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让人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了疑问和期待。金融危机下,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在哪?如何启动内需?四万亿元投资能否力挽狂澜?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宋毅近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中央对新投资项目把关很严格
记者:在中央提出四万亿元刺激措施后,各地方政府制定的预算总额早已超出这一数字。这是否会造成明年或后几年产能过剩?
宋毅:四万亿元投资是国家为应对国内经济下滑采取的应急措施,这是必要的。但在初步落实的过程中,也的确出现了一些地方“编故事”向中央要钱,或一窝蜂“大干快上”的苗头。
因此,现在中央的态度是对老项目加强投资、加快进度;对新项目严格论证,审慎决定,坚决杜绝不合适、不成熟的项目上马,之前首批1000亿元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和投资预算就是这样投下去的。
记者:新老项目如何界定?中央投资的原则是什么?
宋毅:老项目即在建项目,包括“十一五”的很多项目,大多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瓶颈,比如能源、交通,以及环境治理方面的项目。一般此前对其论证已经比较充分,可能因为投资不足导致其进程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力度建设是比较有把握的。
而新项目由于前期的论证储备不足,中央在把关上还是很严格的。比如我们曾经去西部考察,发现当地的许多高速公路在一天之中根本没几辆车行驶,这些高速公路所收的过路过桥费和每年所花费的保养费用相比,可谓杯水车薪,像这种项目很明显缺乏前期充分论证。
消费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比非常低
记者:当务之急是什么?
宋毅:当然是启动内需,尤其是农村消费,这是保增长的主要路径。长期以来,消费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非常低,比世界平均水平低近2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30到4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储蓄却高达20万亿元,居世界第一。
从长远看,为了启动内需,国家一定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增加居民收入;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人们既有钱,也敢花钱。
记者:现在国家已经出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您怎么看?
宋毅: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见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电下乡采取招标的方式,必须是指定厂家、品牌的产品才给补贴,手续也比较复杂。
其实,家电下乡根本没有必要搞这么复杂,直接给农民补贴券,让厂家自由竞争,让农民自由选择,农民会得到更多实惠。
“我们应该用进口锁定出口市场安全”
记者:今年能完成“保八”的既定目标吗?
宋毅“保八”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是国家保证基本稳定就业率的一个经验性数据;“保八”不是最终目的,更不是硬性指标,我们需要充分尊重市场机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从目前经济基本面来看,8%的增长率应该不难完成;但从保就业、调结构的角度来看,问题依然不少,比如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多是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其增加的就业数目肯定比经济自然增长8%时少得多。
记者: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对我国“保增长”产生了哪些挑战?
宋毅:首先,金融危机让我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
其次,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此前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振兴计划”就是一个典型代表。我们应该有斗争的技巧,我们不要低估中国每年1万亿美元的进口规模,中国也有很大的讨价还价筹码,所以我们应该用进口锁定出口市场安全。
记者:在迎接挑战的同时,我们存在哪些机遇?
宋毅:首先,借此次危机,有可能将我国的国民经济从充满风险的出口依赖型向持续稳定的内需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化。
其次,西方国家正处于普遍的经济衰退中,需要中国的帮助,比如美国需要我们保持或增持美国国债,希望人民币继续升值,我们可以借此提出技术及资源上的要求。
通过与那些处于困境中的跨国公司合作,将以往不可能通过钱或市场买到、换到的核心技术直接购买吸收过来。另外,石油、矿产等大宗资源也是如此。国家应该尽快在这方面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甚至制定一个完整的战略计划,抓住这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记者: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宋毅:首先,风险问题绝对需要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国内投资建设,还是海外战略合作,风险跨国家、地区、行业传导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其次,宽容对待民间投资。长期以来,国内的投资总体呈现一种“政府热、企业冷”的现象,尤其是在金融领域,对国内民间资本存在诸多限制国家需要通过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合力推动经济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