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券的“强心”效应究竟有多少?很多人对此并不乐观。
不妨先看一看杭州旅游券在沪发放后的反应。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派发现场市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但是当他们费时费力领到旅游券后,热情却已大大降温。记者做了一个不完全调查,发现只有10%的人近期有计划去杭州旅游,大多数人都抱着“先领了再说,如果去就能用上了”的想法。也有市民原先并不清楚旅游券的使用规则,发现必须消费满40元才能抵用一张10元旅游券时,纷纷表示去不去杭州还要“考虑考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杭州“用1.5亿撬动10亿”的预期,还是南京“2000万元拉动2亿元消费”的测算,都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效果不会尽如人意。
经济专家认为,隐藏在旅游消费券背后还有一个敏感的话题,就是旅游券的资金来源。从目前情况看,一些旅游券都是政府财政拨款发放的,这就涉及到公共财政的使用是否合理问题。假如旅游券刺激消费的效果不理想,就难免会演变成一场闹哄哄的政府“促销秀”。还有人提出,与其用政府财政发放旅游券,不如实实在在地提高人们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社保,或者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是少数尚未派发旅游券的城市之一。上海旅游部门推出了一系列“百元游上海”线路,同时启动“周二半价游”优惠,包括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观光厅在内的18个景点在周二实施“半价迎客”。这些措施的目的也是为了吸引游客、刺激消费。专家认为,切实降低景点门票价格,在刺激消费方面要比发放旅游券有效,也不会存在哄抢旅游券的情况。但是目前上海景点门票优惠仅限于周二,明显还不能充分起到刺激作用。从“周二半价游”试行两周的情况看,吸引的多数都是本地的老年游客,周边自驾游的游客和本地上班族在周二是没有时间去享受半价优惠的。有关人士建议,上海景点的半价优惠应该扩大到周末,一方面让游客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也能真正起到刺激消费的“强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