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题:学雷锋日:雷锋精神在当代中国以新的方式得到传承
对于中国人来说,“雷锋”不仅仅是一个名字。40多年来,他被当作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被人们纪念和学习着。3月5日,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6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中国各地的人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好榜样”。
“学习雷锋好榜样”
在山东省省会济南,新苑小学六个年级、5个班的1100多名学生“续写《雷锋日记》”的活动,至今已连续进行了12年。12岁的杨恒源为患白血病同学捐款的故事被写进了续写的《雷锋日记》,她写道:“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大家能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
六年级学生郭稷宇说:“学雷锋不只是3月5日这天应该做的事,我们每天都在做。”
在中国西北的甘肃省,共青团甘肃省委和甘肃省公安消防总队选择在“雷锋日”这一天为消防志愿者举办巡回培训活动。18岁的张凯与其他49名志愿者一起,在甘肃农业大学耐心地听甘肃公安消防总队防火监督部部长徐天成讲解消防常识,一名消防战士在旁演示原地着装、佩带空气呼吸气、翻板障等消防业务技能。
一名甘肃农业大学的学生在培训现场说:“我要做雷锋精神的继承者。”
在浙江杭州茅廊巷社区,10位癌症患者自发开展抗癌志愿者行动,开通“茅廊巷社区防癌抗癌咨询热线”并在社区内设立话疗室,发出“健康生活科学防癌”的倡议。
科学抗癌志愿服务队队长袁敏老先生是一位82岁的老人,17年前得了胃癌。“我们想与其他癌症患者们分享抗击癌症的点滴经历,消除他们对癌症的恐惧感,战胜治疗过程中的痛苦,获得健康生活的希望和勇气。”袁敏说。
雷锋:一个时代的偶像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6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62年8月15日上午,雷锋指导战友乔安山开车,汽车转弯时不慎撞倒一根晾衣服的木杆,木杆打在他太阳穴上。经医院抢救无效,年仅22岁的雷锋不幸英年早逝。
雷锋有一本日记,在他过世后印刷出版。《雷锋日记》畅销一时,雷锋也被人们看作用一生来帮助他人的无私典型。
1963年,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大家学习雷锋精神。
位于中国东北的辽宁抚顺是雷锋参军的地方,在那儿有一座雷锋纪念馆。据馆长张淑芬介绍说,纪念馆于1965年8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44年来已累计接待观众5700万人次,其中包括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2万多人,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纪念馆之一。
《心语——抚顺雷锋纪念馆观众留言集锦》一书在5日与读者见面。书中收录的879条共5万字留言,是从馆藏的18906条留言中精选的。张淑芬绍:“这些留言来自各行各业的参观者,既有小学一年级的稚童,也有年过古稀的老人;既有抚顺本市的民众,也有全国其他地方的游客;既有实地参观后的心得,也有在雷锋纪念馆网站上的留言。
署名“长春工程学院学生”的一条留言写道:“雷锋,一个中华民族无需炒作的明星,新时代中老年人的美好回忆,中年人的偶像,年轻人的向往,他才应该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的时尚。”
署名“北师大李阴”的留言写道:“雷锋让我们反思这个时代,也反思我们自己。”
在这本32开194页的小册子上,还收录了许多外国友人的心语。美国世界领养协会人士参观后留言:“事实上我们确实需要这样一位慷慨大方的人来超越自己,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向雷锋学习,照顾孤寡老人、孤儿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署名“齐迈可”的一位外宾用英文写道:“多遗憾!雷锋看不到今天的中国!”
与时俱进的雷锋精神
作为一个时代的偶像,雷锋精神也被一些人看作是已经过时了的精神。
《乌鲁木齐晚报》刊登的一则消息说,当今很多学生对雷锋的认识非常模糊。文章作者称,在受访的20个小学生中,有一半不知道3月5日是“雷锋日”,只有4个学生能讲出雷锋的故事,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知道雷锋的事迹。
“在雷锋那个时代,人们普遍很单纯,”80多岁的上海市民杨存义说,“他们的想法就是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
志愿者安丽清认为,雷锋精神需要与时俱进。“当代的雷锋精神应该被解释为爱,志愿者行为就是这种精神的当代体现。”安丽清2006年7月从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毕业后,就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和林格尔县当讲解员。
据悉,为了促进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目前,有大约4万名志愿者在中国西部工作着。
共青团甘肃省委志愿者中心主任李国胜说:“过去学雷锋,更多体现的是它的政治性和时代性。在社会变迁、市场转型后,志愿者精神传承了雷锋精神,并且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特征。”
消防志愿者张凯说:“生活中良善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雷锋。学雷锋应该是全民的自觉行为,平平淡淡,真真切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就是学雷锋。”(完)(参与此稿写作的记者:姚湜、白旭、连振祥、苏晓洲、徐昱、梁书斌、魏运亨、王莹、韩娜、殷丽娟、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