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红楼梦》英译本错误让人啼笑皆非
裴钰纠错不是为了炫耀
裴钰所列举的种种误译,大部分都为学术界一直公认,但普通大众关注不多。裴钰认为,“眼下关于《红楼梦》的品读,多是从人物分析、小说结构和版本校勘等方面来做的,而我则从中西语言对比的角度出发,这样读者就可以更好地鉴赏中文。我出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短。”
广州日报:你为什么会想到要做这个研究?
裴钰:我从高中开始就喜欢看《红楼梦》。也最喜欢林黛玉这个人物,因为她是美的化身,我在这方面有比较重的情结。最近几年我在阅读英文版《红楼梦》时,偶然发现林黛玉的形象在西方成了水边女神式的“江河王后”,完全抛弃了林黛玉的中国意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文化误读,于是我从这个角度对《红楼梦》的海外传播进行了学术分析。
广州日报:这些翻译上的错误学术界是否很早就知道?
裴钰:大部分学术界都知道,但学术界是精英文化,只在小圈子里存在,我的目的是用通俗的方式介绍学术,让小圈子的文化变成老百姓的文化。
广州日报:目前学术界或翻译界对你的这个做法是什么态度?
裴钰:有一部分搞翻译的人说,挑这些错干吗啊。我觉得不丢人,我不是在揭黑。这些历史性的错误,反思它们有益于现在的翻译工作。而且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翻译错误,而是价值观的误读。这个和最近发生的圆明园文物拍卖事件是一样的。中国文化的传播最重要,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命运和中国文物在海外的命运是一样的,都应该受到保护。
广州日报: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这些文化在海外的传播?
裴钰:我和红学专家的角度不同,只谈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我觉得中国人应该主动一点,中国学者应该帮西方学者做好工作,如果不指出这些误读,国外可能最后就不再修订现在的译文版了。
裴钰档案:人文学者、资深媒体人,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代表作品:《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北京《竞报》、《华夏时报》等媒体专栏作家;新浪、网易、凤凰网、人民网等网站特约作家。即将出版国内第一本明曲鉴赏专著。
专家支招:
资助外国翻译家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红楼梦》英译开始用汉语拼音来音译红楼梦人名,比如宝玉Baoyu、黛玉Daiyu等。但一些新派观点认为,此类刻板的翻译方式丧失了英语的原汁原味,中文痕迹过于浓重,不便于西方读者理解。记者在采访了两位外国文学专家了解到,无论是中文翻译成英文,还是英文翻译成中文,都是有难度的,何况《红楼梦》这样的著作。他们都认为,在中国综合实力强大之后,可以出资帮助外国翻译家和中国红学专家一起做好《红楼梦》的翻译工作,让这种历史误读越来越小。
余中先(《世界文学》主编)
记者:你怎么看裴钰的这本书?
余中先:其实他说的这些误读学术界早就知道了,只是他换了个角度,用了一种媒体和读者都喜欢的方式说了出来。这本书出来之后,我也有和红学界老前辈聊过这个事情,觉得并不算一件太大的事情。20世纪初的中国翻译,也有片面的。最有名的就是鲁迅先生讽刺过的那个把“银河”翻译成“牛奶露”。翻译错误涉及态度和知识面,但也急不了,要达到翻译“信、达、雅”非常难,我现在对翻译比较宽容。
记者:那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翻译《红楼梦》?是直接用汉语拼音还是意译?
余中先:我觉得怎么翻译都不合适,法文版就是用汉语拼音,然后做一个附录解释。我觉得翻译《红楼梦》非常难,要花10年到20年的工夫,就像法国作品《追忆似水年华》一共7部,到现在也没有中国人全部翻译出来。翻译过程中产生的误读是一个过程,我寄希望中国综合实力强大了,可以组织作协、文联或孔子学院,鼓励和资助外国翻译家到中国来和红学家讨论,因为翻译是一门很苦的劳动。
袭人的名字被译成“袭击男人”。
黄汉平(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记者:你主张中英文人名翻译遵从什么原则?
黄汉平:我觉得应该要尊重原始的,所在国的语言特征,所以外文翻译《红楼梦》的人名可以直接用拼音。比如我们翻译希腊神话中的人名也都是按发音来翻译的,不会去用一个意译。翻译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转化,主要看翻译人在哪种语言层面上更强势。
记者:那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对待《红楼梦》的海外翻译传播?
黄汉平:我觉得国家应该有专门的机构组织来翻译,从《诗经》到四大名著,搞一套中国人自己翻译的。自己理解的应该不会有大错。
延伸阅读
德国翻译家为《红楼梦》终身未娶
德国人弗朗茨·库恩,1884~1961年,他是《红楼梦》第一个德文版的翻译者。库恩翻译《红楼梦》的时候,非常关注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这个德国人,终身未娶,6次拒绝了女人的求婚,库恩一生穷困潦倒,没有房子,没有汽车,没有子女,只有自己随身带的几件衣服、一台电唱机、一些唱片,还有他写作用的打字机,以及一些藏书和信函。1961年1月22日,77岁的库恩,寂寞地死去。
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德国人弗朗茨·库恩的侄子哈特库恩专程来到中国,在北京图书馆举办了一次库恩“汉学译著展览”,我们才发现,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文学,被库恩带上了德国的歌剧舞台、话剧舞台,甚至出现在德国电台的“小说连播”节目里,1987年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刚一制作完成,德国的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就来洽购此片。陈晓旭版的林黛玉说着德语,出现在欧洲电视荧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