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去创业等于让小孩去干刘翔的活?
支持者:改革开放后有上千万的知识青年回城,当时的就业问题也非常严峻,他们就是靠自己创业。大学生可以不走寻常路,尝试自己创业,小商贩也可以尝试。
反对者:让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大学生去创业,就相当于让一个走路还不太利索的孩子去干刘翔的活,是不太可能的。
意见交锋:创业就业该选哪样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促进就业,并将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昨日,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方滨兴和全国政协委员温洋接受本报记者和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大家看法》栏目记者联合采访表示,大学生应眼光向下,从基层干起,可尝试当小贩。但人力资源专家孙虹钢认为,创业是一个比就业更难的事情。如果让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大学生去创业,就相当于让一个走路还不太利索的孩子,去干刘翔的活,是不太可能的。
创业派:
当小贩开公司统统是出路
广东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广东副主委温洋建议,大学毕业生可以不走寻常路,尝试自己创业,甚至个体小商贩也可以尝试一下。
温洋说,目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据我了解,就广东的高等院校,今年的签约率还达不到去年的一半。所以我才提出这个建议,就是说他们也可以从事个体户,就是自主创业。”
温洋之所以这样建议,是有着历史参考根据的。他说,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当时有上千万的知识青年从边疆、边远地方回城,当时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是非常严峻,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就是靠自己创业。而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从当地的个体户或者是一些服务行业做起的。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虽然不赞成大学生去摆地摊当小贩。但他认为,大学生可以自主创业。杨宜勇认为,摆摊儿是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就业的一种途径,大学毕业生跟他们去竞争,是以强欺弱。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杨宜勇认为,中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足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中国目前的创业活动与同等发达国家相比,创业活力是不足的,这在大学生里面表现尤其充分。杨宜勇说,据他了解,美国的大学毕业生离开学校的时候,25%的人是选择和别人一起创业。而我们的清华大学,现在创业的大学生还不到1%。“我觉得大学生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之后,他可以开公司。”
反对派:
创业条件不足还得先就业
人力资源专家孙虹钢认为,创业比就业更难。如果让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大学生去创业,就相当于让一个走路还不太利索的孩子,去干刘翔的活,是不太可能的。在孙虹钢看来,创业有三种类型,生存型、发展型和娱乐型的。所谓发展型是有一定的基础,而求更好发展的创业。娱乐型则是指为了个人兴趣爱好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为了图个开心。孙虹钢认为,发展型和娱乐型创业适合有基础的创业者,而生存型的创业,本身就“缺练”的大学生更应付不来,比就业还要难。
央视主持人鲁健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建议提出担忧。“我还是不太同意要鼓励大学生都去自主创业或者都去当个体户。”鲁健认为,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必须要具备三个前提,要有一个公平的就业市场,就业渠道要透明,相关政策有相关组织支持。如果这三个前提不满足,仅仅就是说让大学生去干个体户,是困难的。
市场调研:九成公司看重实习经历
在节目中,嘉宾们对大学生创业还是就业的选择,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但是,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是一种选择,都需要求职者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大学生们该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现场嘉宾纷纷建言献策。
创业先锋:
大学生创业要有人生规划
“80后”的创业先锋、北京康盛创想的总裁戴志康用自己的创业经历鼓励大学生们,创业要早做人生规划,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给的建议是,做一些小商小贩的事情挺好的,因为培养你对这种商业的感觉,实际上要求你更早地接触社会,越早接触社会越好。”
用人单位:
应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准备
“作为一个用人单位,以及我们在网上做的调研,超过90%的公司会更看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些实习经历。”智联招聘给大学生建议,在学校的时候,最好能够争取在寒假、暑假增加自己实习的经历。北京某制衣有限公司的施威今年负责为企业招聘员工,他建议,大学生先要明确方向,并做好从最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先沉下去,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机会很多,像我们很多员工都是从基层上来的。”
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
金融危机下学生参考值要打折
在节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认真聆听了嘉宾们的建议。方滨兴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走创业之路。他现场支招,解析创业之路可分三步走,即先创意再创新,然后再创业。“比如我在学校期间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希望把这个想法兑现,一旦这个想法被认可,我就义无反顾创业。”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创意的大赛去挖掘学生们的创业潜力。
方校长介绍,北邮每年签约外企的毕业生有七八百人,但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外企裁员,能找到外企工作的学生大约只有三百多人。“这就需要学生放低要求,我把它叫做参考值要打折扣。”方校长建议,放低要求是今年的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我们的同学宁可不找工作,也要守在北京。”方校长认为,毕业生不能盯死北京,更多的地方会有更多的机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
就业岗位与GDP增长不同步
同样在教育一线工作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认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既需要靠国家政策保障,更需要大学生自身努力。
他建议大学生应该眼光向下,脚踏实地从基层干起。而国家层面,应健全就业服务的政策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上世纪80年代国家GDP增长一个百分点能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90年代减掉120万,本世纪可能也就80万左右了,说明经济增长的GDP总量越来越大,就业岗位反倒越来越少。”郑功成说,假如社会保险是公平的,能够涵盖到各个行业、各位劳动者,相信大学生会有更广阔的选择和就业空间。
在介绍今年国家就业改革时,郑功成说:“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鼓励创业,有些地方将大学生就业纳入失业保险的范畴,甚至总理也出主意了。所以就整个国家的就业政策而言,今年有了一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