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题:细微之处见证民主
新华社记者 刘健 季明 周宁
两会历史上首次由新闻中心组织人大代表与网民在线交流,探讨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以便能够更直接地听到民声,更直接地接触民意;
两会新闻中心安排的集体采访,频次之高、话题之广前所未有,有些问题比较尖锐,回答者并不回避。
政府工作报告中浅显易懂的“大白话”,更被广为称道……
细心的人们发现,今年两会上,许多更加开放、透明的细微之处见证了民主的进步。
争论声、交锋声不时从会场冒出,传递出民主的“声音”
一个个争论、交锋的场景不时闪现在两会审议、讨论的现场。
3月4日上午10时,北京铁道大厦三层会议室,一阵洪亮的声音从里面传出,“国家拿出了4万亿元来刺激经济,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仍然非常不够!”全国政协委员、永正裁缝店集团董事长王永正说。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随后的一个多小时里,围绕着“银行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到底够不够”的话题,多位委员展开了几乎是针锋相对的讨论。
来自企业界的中国大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家林委员说:“最好是真给企业放点钱。”来自银行界的中国工商银行监事长王为强委员则马上回应:“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各家银行都在加大支持力度。”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餐饮集团董事长严琦准备了“关于恢复五一黄金周”的提案,并在小组讨论时提出。出乎她意料的是,在她发言后当场就有委员发表了不同意见,网上也有人质疑这份提案。
冯小刚和尹力这两位导演中的政协委员为“明星代言”问题在会场中直接“发生碰撞”。几天前,食品安全法获高票通过,规定明星代言食品若出现安全问题,需负“连带责任”。3月5日下午的政协文艺界小组讨论上,电影导演冯小刚委员认为“对演员不太公平”。他说:“如果演员负连带责任,那么质检部门、播放广告的媒体呢?”但一旁的尹力委员马上反驳冯小刚:“新法已定,不可能十全十美。既然已获通过,任何人都必须执行。”
就算在网上访谈,也会传出争论。3月5日,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代表在回应网民提问时,对预安排的债券规模表达了不同意见,“远远满足不了,大概最多是十分之一,我们觉得跟广东的要求差得非常远。”
严琦委员说:“一团和气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不负责,只有争论交锋才能真正汇聚民智。”
“今年两会,之所以‘争论’成为亮点,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国家将陆续推出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比如教育、医疗、社保等,牵一发而动全身,‘怎么改’当然是争论的焦点。”盛娅农代表说。
密集的集体采访、尖锐的话题……体现出越来越浓的民主氛围
媒体是两会代表委员与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今年两会采访,出现了不少更显透明开放的细节。
3月6日到9日短短4天时间里,仅两会新闻中心就安排了14场集体采访,受访者包括国家部委负责人、省长、市长、大学校长、专家学者、基层代表等,采访主题涵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学生就业、四川灾后重建、上海世博会等。
《中国妇女报》记者宋利彩感慨地说:“集体采访安排的密集度之高、涉及面之宽前所未有,让我们感到两会真的成为一场新闻盛宴,也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了国家的现状。”
大到发展规划、群体性事件,小到兴趣爱好问题,面对诸多媒体的提问,两会期间各开放团组的代表团都毫不隐晦,坦然面对。
《华尔街日报》评述说,在一些场合,中国记者开始向人大会议提出尖锐问题。“所有这些尖锐问题都是中国人提出的,而且是公开提出的。能说明问题的不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而是提出问题的本身。”
感受到透明气息的不仅仅是“上会”的记者,更多普通百姓开始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方式“给总理提问”,“给省市长捎话”;两会会场也由北京拓展到全国广袤的土地。
“大白话”让代表委员和老百姓喜闻乐见,“听得进、看得懂”才能更好地监督
打开今年的两会预算报告,让人觉得明白晓畅:有7个图表,12个附表,45个解释。
“预算报告就是‘国家账本’,以前往往显得过于专业,有些专业名词的含义需要查辞书才能搞明白。但是今年的预算报告更好懂了。”来自西南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装备制造厂的基层代表黑新雯说,“钱花了多少,花在哪里,写得十分清楚,内容实在,让人一目了然。这样我们代表在审议中才能有效地进行监督。”
3月5日,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许多浅显直白、实实在在的“大白话”,比如“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用老百姓的话说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不是细节琐事,代表委员和群众听得进、听得懂,是民主政治的一个进步。”来自湖北省监利县新沟镇的农民代表朱建华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诺:“对4万亿资金去向的信息公布完全放开”,“全国人大会议后将会提供更多细节,政府还将建立热线服务,让公民索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