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3月13日电题:超长电影贴片广告惹观众反感市场亟待规范以利产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蒋芳
两会期间,冯小刚代表提议用贴片广告的方式给农民免费放电影,每部电影增加10分钟的贴片广告,每年就能收回近百亿元的广告收入。
这无疑是块巨大的市场,而随着电影市场逐年升温,贴片广告也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长,片方、院线、影院、广告商纷纷获利,观众却一致抱怨。这种做法是否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贴片广告要不要有所限制?对电影业本身的发展有何利弊?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超长贴片广告从何而来?
刚刚过去的贺岁电影档不仅是国产大片“井喷”之时,也是电影贴片广告爆发之际,信用卡、汽车、地产、电脑、手机等广告充斥影院,到《赤壁》(下)上映的时候,贴片广告长度已经达到了近20分钟。
记者从多家影院了解到,目前放映的影片中,贴片广告大多在影片正式播放前出现,内容大多是电影预告片,商业广告只占少量。但是,进口大片和国产大片的广告时间经常超过15分钟,而且常常是电影放映时间到了还在放个没完。
如此多而长的贴片广告究竟从何而来?因何而来?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理事、江苏电影广告公司总经理方伟告诉记者,电影广告针对性强,因此随着电影市场的逐年升温,贴片广告越来越受到广告商的欢迎。“广告超长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发布方多头。片方说电影是我拍的,电影好才能吸引到广告;影院方说影院是我建的,没有大银幕,没有我们提供服务,哪来观众看电影;一些地方还将部分主要档期的广告发布权转包给代理商……搞得好像都有份,最后一汇总,广告数量就超标了。”方伟说。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国外电影贴片广告也很多,但以电影预告片和公益广告为主。我国的电影市场近两年有所升温,制片商收回成本仍属不易,因此会加大广告的力度,这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是在院线、影院、广告公司都想分一杯羹的情况下,才出现了混乱,引发了争议。
广告超长谁之责任?
对于要看电影先看广告,观众究竟有多反感?
“观众买票就是为了看电影,不是为了看广告。电视广告太长我还可以换台,电影院灯一关,简直就是强制消费,直接影响观影情绪。”观众王宏伟说。“现在电影票房不是动不动就过亿吗?有的大片首映价都要上百元。观众掏钱买票已经在为影片买单了,为什么还要用广告霸占我们的时间?”观众章杰说。
法律专家认为,观众购买电影票,应当是形成了一种买卖合同。票面上标注的时间就应该是影片放映的时间,如果票面时间到了,银幕上放的却是贴片广告,那么应该是影院单方面违反了买卖合同。
电影院显然不同意这种观点。“广告太多不光是我们的责任,大多数的广告是片方加上去的,广告商的钱也是片方赚的,我们影院也很无奈。”新街口国际影城负责人崔恒斌说。
片方也觉得委屈。中影集团就曾在《赤壁》(下)的超长贴片广告引起观众不满时发表声明:片方的贴片广告只有6分钟,其余全为各地电影公司、院线、影院自己贴上去的广告。他们期望全国影院、院线以观众的权益为重,同时尊重版权方的权益,尽早肃清混乱的电影贴片广告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在国内电影市场,依托大片加载广告已经成为产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对于那些想通过电影院放映取得良性商业效益的电影制片方来说,这块收益非常重要;对于影院来说,固定的贴片广告客户也是维持影院良好运转的关键因素。因此,打击哪一方都可能会对刚刚形成的电影市场造成影响。
加强监管、规范市场以利产业发展
经过近10年的苦心经营,中国电影开始获得丰厚的收益。但繁荣的副产品--贴片广告无疑是把双刃剑,舞得好有利于产业发展,舞不好则可能失去刚形成的观众群。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电影贴片广告的监管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说要限制,有人说不能限制。但目前电影贴片广告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信号,加大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据了解,贴片广告的收费通常按照实际放映场次结算,在早期《英雄》招商时,价格是每场170元,因为当时的广告很少。后来相对成熟的阶段,价格稳定在每场60元左右。但今年开始,北京和上海都相继有公司推出了每场10元甚至8元的价格。
“这个价格的出现说明这块广告市场开始泛滥,广告数量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从长远看,对各方的利益都是损害。”方伟分析,广告过长会导致影院的实际放映场次降低,导致观众对观影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低的广告价格更直接减少了片商和影院收益。据了解,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就曾出台《关于加强影片贴片广告管理的通知》,规定电影贴片广告必须严格执行广告管理的有关规定。但是,通知既没有具体规定广告数量和时长,也没有明确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如何处罚。
业内人士认为,应尽快用立法的方式明确广告发布权归属。方伟建议,按照版权确定发布权归属,即分账影片的版权归片方,因此广告发布权也归片方;院线或地区买断影片的发布权则归院线和影院。同时,尽快出台惩处措施进一步规范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