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称“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这番话顿时引发网民热议。(信息时报3月19日:《茅于轼建议廉租房不设厕所防富人购买》)
茅先生心直口快,时有惊人之语。不过,此番言论则有本末倒置,异想天开的意味。
廉租房,是国家和当地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中低经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兴建的普通住宅,具有社会公共福利和住房社会保障性质。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推出的廉租房,非但没有给穷人带来福祉,反而成了富人争相投资的对象。公众对此屡有诟病,政府无不为之头痛。
在此情势下,茅先生提出廉租房不设厕所,无非是指望人为制造生活不便,以阻挡有钱人为富不仁的敛财步伐。事实上,这一建议若被广泛采纳,一方面购买廉租房的穷人可能随之锐减---连“方便”都成问题,何谈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则未必能遏制富人拼抢公共福利资源的冲动。即使廉租房连厨房也不设,富人仍然可以买下来,当写字间或仓库对外出租,从中牟取经济利益。
所以我以为,茅先生提出廉租房不设厕所,可能基于这么几点:一是认为廉租房申购、监管制度存在漏洞,且暂无补救之策;二是再好的制度也走不出中南海,地方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多半是靠不住的;三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廉租房申购过程中,钱权交易无法避免。
作为一位知名经济学家,茅先生万般无奈之下,出此有损穷人切身利益的下策,击中的是相关制度的软胁,暴露的是贪富悬殊所造成的社会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