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塔里木盆地成为战略接替的主战场。
20年来,开发了一个个区块,建设了一片片绿洲,撑起了一片片蓝天。今天的塔里木,不再是“漫漫的黄沙,像无边的火海”,而是油龙穿绿洲,“生命禁区”长出了6.2万亩绿地。
20年来,累计发现30亿吨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油气产量增长600倍,已累计生产原油7270多万吨,天然气560亿立方米,塔里木成为我国最大天然气产区和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
今天的塔里木,气输祖国各地,与北京、上海等80多个大中城市、3亿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西气东输,已累计供气超过480亿立方米,替代60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300多万吨有害物质排放,带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
甲乙方体制——
石油会战模式的创新
亲历了塔里木石油会战的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副总经理邱中建深有感触:当塔里木盆地迎来新一轮会战时,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塔里木盆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薄弱的社会依托条件等,考验着中国石油人,能不能创出一种新的石油会战模式,为陆上石油工业的改革探索经验?
中国石油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借鉴国际石油公司管理经验,探索出“甲乙方体制”。塔里木油田作为总甲方,不重复组建各类施工队伍,只负责项目的确定和投资,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目标管理、质量监督、审查验收和安全环保。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也就是乙方,则面向整个石油行业,通过公开招标优选,并在生产施工中向甲方负责。甲乙双方的生活后勤服务全面依托当地社会,实行专业化承包,彻底走出“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模式,实行轻装上阵。
各石油企业把会战作为进入市场的前沿阵地,纷纷派出最好的队伍参加会战,其中相当数量的钻井队、施工队,是全国同行业劳动竞赛中的金牌、银牌队。这些队伍进入塔里木油田后,受新体制的激励,创造了一个个油气勘探的“第一”,为高水平、高效益的会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近年来,塔里木油田不断发展完善甲乙方体制,推行战略联盟,与信誉好、技术好的乙方队伍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甲方承诺长期稳定的市场,乙方承诺优质的技术服务,甲乙方互利双赢。
三种新模式——
开放型科研体系的建立
“没有科技的支撑,不可能获得油气大发现,更不会实现高水平高效益。”塔里木盆地是世界上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走科技创新之路成为塔里木石油人的共识。
油田建立开放型科研体系,创新战略联盟单位、特殊攻关专项、联合攻关三种科研模式,大力开展基础理论认识创新、超前技术研究、现场生产难题攻关与应用。
开放的科研环境,使得塔里木油田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既主动“拿来”,又积极创新,促成了一批批人才脱颖而出。20年来,塔里木油田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4项,形成了一系列成熟配套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及技术。
塔中4油田是我国第一个以水平井开发为主的油田。被誉为“五朵金花”的5口水平井,初期平均日产油715吨,是直井的7倍,其中H14井单井累计产油160多万吨,成为我国单井产油冠军。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塔里木油田将“凝析油气田开采新技术研究”列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经过联合攻关,凝析油气田开采理论和配套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多项技术走在世界前列。采用“高压循环注气技术”开发牙哈凝析油气田,提高凝析油采收率22%,仅节约钻井投资就达2亿元。
一个区块一片绿——
生产与生态相和谐
塔里木油田保护生态环境的佳话广为传颂:吉拉克站集气管线工程施工中,5次踏勘选线、变更设计,管道拐了7道弯,为的是不砍伐一棵胡杨;轮南621井“七挪井位保胡杨”,由原设计直井改打定向井,钻井周期增加20余天,增加费用400余万元……
不让原油落地、固体废物处理场建设、生活污水处理、敏感地区钻井废弃泥浆固化等,塔里木油田先后投资10多亿元实施环保工程,从源头上控制和削减污染,保护油气生产区域的环境。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新生绿洲,是伴随着当地油气资源的开发而生成的。牙哈凝析气田投产8年来,植树造林累计投入逾500万元,在作业区周围形成了近600亩的生态林。这座绿色气田,荣获“国家环境保护百佳工程”称号。
“是石油人找到金钥匙,打开地下油气宝藏,才让轮台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轮台县常务副县长徐卫东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轮台是新疆11个贫困县之一。如今的轮台县,已成为响当当的经济强县,在新疆80多个县中跃升至第三位。
塔里木盆地南缘是新疆最贫困地区,每年烧掉胡杨几十万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每年风沙和浮尘天气超过200天,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急剧上升。塔里木油田先后投资10多亿元,加快盆地中小气田开发,直接造福当地百姓。截至目前,南疆五地州已有22个市县的20万户居民用上天然气。塔里木油田会战以来,已累计为地方注资360亿元。
“主动承担战略接替使命,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流大油气田。”今天的塔里木油田人,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