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会海是个顽症,只有下大决心、动大手术,才能见大成效。”河北唐山市委、市政府将38个会并成1个会,开会时间只用了150分钟,这种削“文山”填“会海”的超常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3月18日人民日报)
所谓“超常规”和“耳目一新”,就是告诉人们以前的会议都不是这样开的。每年年初要安排部署一年的工作,是会议的高峰,领导们自然就进入一个会季。一天要开的会有时就有好几个,大会讲完小会讲,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忙得脚不沾地。更忙的是其下的各级官员,往来奔波,开完了上边的会就赶紧上行下效,再如此这般层层部署下去。其耗费的精力无法计数,而费用几何,也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现在唐山把38个跑来跑去的会开成了1个电视电话会,居然节省费用1000万。想想全国有多少地方、多少层级,每年就要按“常规”开多少会议,即使同样不计算人员耗损的精力,而花掉的银两肯定是个天文数字。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单单从有利于节约的角度讲,会议都必须精简,这也是国务院不久前发文要求的。如果再计算由此带来的各种正效应,比如节省了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精力,有更多的时间去抓落实,同时也有利于树立党政机关的良好形象,激发和坚定人民群众共同应对危机挑战的信心,等等,从这些理由出发,会议也非精简不可。
事实上,对于削“文山”填“会海”大家是有共识的。随便问谁,都喊会多。但之所以减不下来,甚至越来越多,多到会议组织者挖空心思来调动参会者的积极性,把会开到旅游胜地、发放纪念品、安排各种服务,多到处心积虑来强迫参会,设立迟到席、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甚至瞌睡免职,但这些似乎都没有收到预期成效,仍然会议人数无法保证、纪律无法保证、效果无法保证,替会缺会普遍,关键是因为开了许多可以少开或不开,或者说简单开开就行而非要大开特开的会议。会议泛滥,在于无论哪个系统、那条战线,都只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非开个会议不可;在于彼此之间从来就不沟通、不协调,你开你的、我开我的;更在于我们的很多领导干部除了开会就再也找不到推进工作的措施和办法。
正因为如此,唐山集中开会的意义才显得尤为深远。据有关报道:会上,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讲话仅用了3分钟。他说:“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抓落实。面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真正做到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我们必须转变会风,开短会,讲短话,讲真话,讲实话,给全市带个好头。”这是整条新闻的文眼所在。如果没有赵勇这个唐山的一把手带头转变作风,能在会上少讲,能够主导尽量少开会、开集中会,倡导大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抓落实上,恐怕唐山的会议仍然减不下来。如此看来,削“文山”填“会海”关键在于领导。
其实,今年的全国“两会”也让人耳目一新,会期短、报告精,作风实,增信心。唐山此举,延续全国“两会”新风,这才是真正地贯彻中央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具体措施,才是真正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唐山不仅仅是给全市带了好头,也是给全国带了好头。我们乐见有更多的跟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