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3月25日专电 从周小川文章看金融危机的真实根源和化解之道――专访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
新华社记者王宇
在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人民银行网站近日发布了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及《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两篇文章,周小川提出的观点受到了中外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谈了他的看法。
问:文章是否如一些评论所言只为创立一种新的储备货币?
答:部分海外评论人士仅仅关注这两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如关于在长期内创立“一种新的储备货币”的想法。我认为这样偏狭的报导是对文章的误读,并且也未能充分认识到周小川和其他中国学者为应对当前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所作出的思想贡献。文章的贡献意义在于,指出了危机的根源,并进而提出危机解决之道。
问:根据文章内容,金融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答:人们广泛认为,此次危机是经济周期性下滑和过去十年中积累起来的规模庞大的全球金融失衡的无序释放(即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难以为继的债务的降低和去杠杆化)的双重后果。同时,人们也广泛认为,监管体系中的漏洞加剧了市场失灵,而且美联储在格林斯潘在任时所采取的过度扩张性货币政策推高了资产泡沫。
周小川文章指出了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体制性弊端和局限也是导致危机的因素。简而言之,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采取的货币政策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后果。由于相关货币当局在实现其合法的国内政策目标过程中未能考虑这些外部效应,因此其政策可能会引发全球性不稳定。
此外,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未能反映出世界经济在近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过时的,因此也是不适用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只需要七国集团或三国集团的中央银行联合干预就足以影响主要储备货币的汇率,以此来推动国际调整,但现在却不可能了。
问:在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召开之际,我们能够推进的化解危机之道是什么?
答:关于危机解决之道,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两点:首先,短期内应建立起适当的机制,以此来确保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到其全球性影响;其次,长期内应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一过程中,在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置方面,尤其是在确保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不会导致不可持续的金融失衡现象方面,正在加速进行治理结构改革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目前,在出现经常项目赤字的主要国家,公共部门的债务正在急速攀升,基础货币也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不断增加,而当初正是这一现象将这个国家拖入了泥沼。为了全世界的利益,即将在伦敦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必须要确定危机的真正根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之道。为应对危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出了重要的资金贡献,而其思想上的贡献也同样重要和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