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24日宣布,鉴于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自去年12月18日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根据国际原油价格变化,在两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后,按照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首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人民日报》3月25日)
昨天,国际原油价格才开始象征性回暖,今天,国内油价的前脚就跟上了国际油价的后脚,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油价调整新机制的效率的话,它就是“高”。然而,仅仅凭国内油价跟涨来判断这种新机制效率是高还是低的话未免片面了一些,还需要结合国内油价跟跌的表现来评判。
去年12月18日,在国际原油价格暴跌的背景下,发展改革委宣布自次日起大幅度下调成品油价格,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900元和1100元,1000元左右的降幅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但所有人都知道的是,那一次国内油价下调与国际油价的持续大幅下跌相隔了三个月之久,并且,后者的降幅接近2/3,而前者的降幅还不足1/6。此后,发改委虽然按照新的价格机制于今年1月15日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40元和160元,但其时,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从140多美元/桶的高峰触底降价到35美元/桶左右已相当长一段时间。看看,这就是所谓的跟涨高效率、跟跌低效率的价格新机制。
当然,并不是人们都患了红眼病,喜见油价下跌,恶见油价上涨,而是油价不管上涨也好、下跌也罢,都不过是油价依据国际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正常调节而已,既然做不到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同步进退,最起码,应该对国内油价的涨和跌一视同仁,不搞双重标准,厚此薄彼。或许,油价跟跌的时候效率低也有它的理由,最常见的借口是等到油价稳定下来的时候再说,话虽然有一些道理,可油价在跟涨的时候却总是少了这份“观望”的耐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健康心态缺失。
国内成品油到底该如何定价,如何随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而波动,由于牵涉面广、倍受关注而存在两种声音,一是油价完全放开,建立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直接联动的机制,这样,种种针对国内油价定价不合理的声音自然可以避免,缺点是油价与国际完全接轨无异于放弃了利用油价调节资源分配的某种权力;二是油价有限放开,参照国际油价自主定价,这种定价权虽然得以保全,缺点是容易形成价格垄断。但不管是哪一种定价方式,都阐释出国内与国际油价应保持一致的根本属性。
追溯开去,油价跟涨与跟跌效率天壤之别不单单是一种定价现象甚至经济现象,而折射出某些垄断企业以及这些企业所“挟持”的相关部门对成品油该如何定价缺乏必要的正确认识,不是把成品油定价当成是一种资源调节手段加以恰当运用,最终服务于民生,而是作为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手段,最终有利于自己,说好听一些,这是在玩弄借时间差挣取利益的小技俩,糊弄老百姓,说难听一些,这和从纳税人口袋里抢钱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