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恢弘的秦兵马俑。 (资料图片)
近日,西安文理学院唐都学刊登载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刘九生《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官俑与中国古代文明》一文,刘九生撰文对秦始皇陵陪葬坑发现的所谓“兵马俑”的身份提出严重质疑。
刘九生提出,经考证认定,陪葬坑出土的群俑,并非像现在认定的那样是“兵马俑”、“军阵”或者“宿卫军”,而是唯始皇帝方能拥有、方能动用的近臣侍卫系统,即“郎系统”真人真马真车及其装备的复制。整个场面呈现的,是始皇帝出入或即将举行礼仪盛典时基本范式的生动写照,而并非所谓“兵强马壮的秦国军队的形象记录”。
刘九生指出,以前考古界对兵马俑说之谬有三:非一般军队的“兵”,而是侍卫系统的“郎”,谬一;不是“宿卫军”,而是始皇帝的“郎系统”,谬二;不是“军阵”的布置,而是“礼仪范式”的呈现,谬三。作为一种建制或体制力量,郎系统包含“郎与郎制”,更确切地说至少包含了通常所谓“三公九卿”之“九卿”中的奉常、郎中令、卫尉三个系统。
刘九生认为,一号坑被认定为“大型军事长方阵”。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巨大存在是,四面“步兵俑”各有一路面朝外。即是说,各自面向东、西、南、北而站的“步兵”,将自己的“军阵主体”从“四面”紧紧地箍住了。如此“军阵”,各自怎么行动又如何协同?
二号坑顺理成章成了“以战车、骑兵和步兵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比照之下,二号坑人马车辆数目还不及一号坑的四分之一。所谓“大型”有何标准?在中国古代,倘不够一万二千五百人或一万人,连一个“军”都不配称,整个群俑加起来还不够一个军,车马及其他装备跟“法用”规定大相径庭,如此区区人马怎么都还能称得上“大型军阵”?
“军阵”说者认为:三号坑面积虽小,人数虽少,但是“地位甚为重要,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帅三军的指挥部”。既然是“指挥部”,却唯有“武士”戒备森严,不见“指挥”官。这怎么解释?
刘九生详细解释了古代的郎及郎制度,指明秦俑形象实质是秦始皇帝陵近臣侍卫——郎系统,是冥间模仿现实生活中秦始皇出行典仪等活动、郎官贴身侍奉护卫场面的翻版。刘文旁征博引、反复论说,予以大量的引据和佐证。
(记者 呼延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