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规范国企领导人收入的行动,正从薪酬逐步转向职务消费范畴。据报道,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日前联手成立了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职务消费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将对国企领导人职务消费实行调研。
近年来,公众对国企高管的收入意见较大,除了较高的年薪外,他们的职务消费同样遭人诟病。目前,国有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职务消费往往不列入其中,而国企领导人的职务消费标准弹性较大、缺少透明度,如此职务消费环境,难免成为腐败的温床。
笔者曾在国有企业工作过,对国企领导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当前,国企职务消费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职务消费的界定不明确。通讯费、车辆补助费、餐费等等,究竟哪些属于职务消费,哪些不属于职务消费,目前并没有统一标准。二是消费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拿国企招待费来说,少则几百,多则上万,并没有统一的消费标准,而消费标准的混乱,很容易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以职务消费的名义大肆挥霍浪费。
国企的公有性质决定了它应当接受国家与公众监督,因此,对国企领导人进行职务消费方面的规定很有必要。尽管国企规模不同,但其国有性质是相同的,因此,对国企领导人的职务消费标准应该进行严格规定,划分标准,使正常的职务消费有章可循。当前,一些国企领导人之所以屡屡犯事,在很大程度上与缺乏严格的职务消费标准有关。由于没有硬性的标准,国企领导人在消费报销方面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客观上助长了他们的“家长式”作风,而那些无法自持的领导者便一步步走向了职务犯罪的深渊。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国企同样如此。国企作为国家财产,相关部门不但要看管好国有资产,更要对国企的领导者进行监管。一个好的国企领导人,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与之相反,一个不合格的领导者则可能给国家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对国企领导人的职务消费行为进行约束,不仅是对国家财产的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为了保护国企领导干部,尽快理清国企领导职务消费的“糊涂账”,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