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中国社工协会副会长刘京做客新闻会客厅时介绍,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将于本月24日正式发布,榜单将首次向社会公布承诺捐赠不到位的企业“黑名单”。(4月8日人民网)
据悉,去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国内许多企业踊跃捐赠,与国人一起创造了年度捐赠超过1000亿元的奇迹。但同时,一些企业曾经承诺的捐赠款项却至今仍未到位。中国慈善排行榜办公室在收集2008年度捐赠数据时,也发现了部分企业年度实际捐赠数额与其向媒体和社会公开的捐赠数额不符,且差距悬殊。
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诺的捐赠迟迟不到位,实际捐赠的数额与当初公开承诺的数额相差悬殊等等。如此慈善,显然是一种伪慈善,纯系沽名钓誉、投机取巧,在某种程度上它比不捐赠还要让人厌恶,因为它用欺诈的手段博取了社会的信任和好感。让这种伪慈善者露露脸,公布“黑名单”,有利于激起更多人更多社会团体的慈善行为,从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慈善属于道德的范畴,因而长期以来对企业的慈善行为大都拘限于褒扬的层面。媒体报道或公布名单往往困囿于那些能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的企业,而鲜于指责那些捐赠不到位或根本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其实,这是对弘扬社会道德、张扬慈善爱心的一种误读。有褒扬就必然有贬斥,打着慈善的招牌却不履行慈善之实,就当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的评判。
特别是面对汶川地震特大地质灾害,全国人民众志成诚、万众一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大限度地帮助灾区人民度难关,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演绎得尽善尽美。在这感天动地的真情守望语境下,个别企业振振有词地高谈阔论慈善爱心,在电视上留声,在报纸上留名,往自己的脸上贴金粉银,可实际上却迟迟没有慈善行动。这种街头泼皮之为,不但伤了灾区人民的心,也是在亵渎慈善爱心。
民政部日前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在去年的慈善捐赠中,国内个人捐款达458亿元,首次超过企业,成为中国慈善领域一大亮点。而据北京、上海、成都、重庆、西安等城市的社情调查,90%以上的被访问者均表示向灾区捐过款物。个人都能如此,那么作为企业更应在慈善事业中凸显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责任,这既是孕育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也是企业激发员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力量所在。倘若企业自身缺失社会感任感,其根本就无从去凝聚、感召和教育员工。
尽管我们不能强制企业的慈善行为,但承诺的捐赠就等同于承诺了责任,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公布“捐赠不到位黑名单”,这就是有力的道德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