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永远没有童话。就在国人把重庆大坪中学队在土耳其勇夺女足中学生世界杯冠军视为神奇的童话时,在稀稀拉拉的质疑声中,本报记者从权威渠道得到证实,这支大坪中学队只不过是个挂名,真正扮演主角的却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女子少年足球队。(4月15日《体坛周报》)
中国足球能夺得世界冠军吗?这个被编进经典段子的疑问句,答案是“上帝也看不到有这么一天。”然而,就在13日,中国足球夺得了世界冠军的消息,却四下飘扬,尽管这一消息的准确内容,要加上许多限定词——“女子”、“中学生”、“业余”……然而,毕竟是中国人踢的足球,毕竟是世界冠军,作为老球迷,笔者忍不住为之击节,并浮一大白。
好心情没过两天,这则“重庆中学女足真实身份竟是国少”的消息彻底将笔者打进冰窖,太有才的中国足球与中国教育联手导演了一场自欺欺人的把戏,为那个经典段子添加了佐料:“上帝不可能看得到中国队夺取足球世界冠军——但造假以专业打业余时除外”。
老话讲,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中国足球打得孬不要紧,可以有种种理由来遮丑,但无耻到只能以国字号穿上马甲去骗来一个“世界冠军”,这人丢大了不说,还为国家的教育蒙上阴影。
靠造假换来的“少年强”,能带来“中国强”吗?
回头看看国内诸多体育赛事,无论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不论是全运会、省运会,甚至行业系统为丰富文体生活而举办的赛事,其参赛队员身份造假的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绝。为夺取胜利不择手段,竟成了风行各地的潜规则。如此投机取巧,是能增强国民身体素质,还是为厚黑学增光添彩,世人自有评说。可这一次,却让一群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作假。
假政绩、假工程、假GDP……到现在的假球队,这其间有很深的体制与文化原因。譬如还有体育政治化的问题,有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重视程度不协调,导向偏离发展畸型的问题,有国民素质如何强化诚信的问题。尤其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领域日益增多的格局下,遵循“同一游戏规则”已是常态,靠蒙骗换取荣誉利益的做法,将受到更广范围监督,也将会给国格造成更大的损害。
对这种造假行为,必须给予严厉惩处。莫要打着“为国争光”的旗号,把我们的下一代都培养成造假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