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志华看来,内地投资金融衍生品的人数要多的多,特别是那些在香港开有帐户的富裕阶层和民营公司,基本上都参与了金融衍生品的投资。
吕志华:“整个市场来说,累股期权在2007年最高峰的时候,大概是涉及的金额有6千亿港元,但是当时来说,我们还没有评估内地人士受害的情况,那所以我觉得实际上那整个累股期权合约金额在高峰的时候,应该是超过6千亿的。”
记者:“在采访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的时候,他告诉我,2007年,香港的GDP总量也才1600亿美元,但是这些国际投行出售的累股期权值就高达1000多亿美元,那么为什么这些国际投行会做出这么大的金融衍生品呢?”
谢国忠:“Accumulator当时的话是毛利最好的,当时可能有5个百分点,如果你做一般的衍生品交易的话,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毛利率。”
谢国忠曾经在世界银行担任了5年的经济分析员,之后又在摩根士丹利,担任了9年的亚太区经济学家,对于这些国际投行有着深入的了解。在当时这种金融衍生品不仅对投资者有巨大的吸引力,同样也吸引着发行这些产品的国际投行的银行家们。
谢国忠:“比如说你有一千万美金,我让你买一亿美金面值的Accumulator,我的投行那边的收入的话是5%,那就是500万美金,500万美金我个人收入的话,一般是30%,那就是150万美金。”
黄明:“投行是尽量的想兜售这种复杂的衍生产品,他们有很大的激励机制,尤其他们的衍生产品销售员,他的奖金和银行的利润挂钩,在复杂衍生产品上他们赚的越多,这些销售员的奖金也拿的越多。”
如此高的利益驱动,使得这些投资银行和他们的员工将复杂金融衍生品的规模越做越大。2007年美国的GDP总量是13万亿美元,但是华尔街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就达到了60万亿美元,是实体经济的4倍多。与金融衍生产品同步急剧增长的是华尔街金融从业人员的奖金和分红,2007年华尔街仅高管层的奖金总额就高达400亿美元。但盛宴的狂欢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正是因为这种贪婪和疯狂导致了2008年年底的华尔街风暴。
谢国忠:“所以这个激励机制到了一定的份上,他可以把朋友卖了,连朋友都可以卖了。”
谢国忠告诉记者,是Accumulator在2007年养活了在香港的国际投行,当时香港最有钱的员工就是那些欧美银行的私人银行家们,当投资者损失惨重欲哭无泪的时候,这些拼命推销Accumulator的私人银行家,却在享受着天堂般的生活。
谢国忠:“当时分奖金的话,几千万美金的奖金的人有不少,那几百万美金的更是多如牛毛,所以出现了就是那个排队买法拉利的概念,所以到了07年的时候,法拉利排队有两年以上了,所以现在虽说经济那么箫条,那些人口袋里钱还在,所以法拉利排队还是这两年。”
半小时观察:警惕“富豪杀手”
碧桂园在年报中曝出投资金融衍生品出现巨亏12亿人民币,而令碧桂园惨输的是去年与国际投行美林签订的一纸股价对赌合约,作为拥有碧桂园59.12%股权的大股东、曾当选中国女首富的杨惠妍其身价也因此而大幅缩水。这样的事情并非个案,此前67岁的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荣智健在辞职函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击垮这位商界奇人的是一种对赌澳元的外汇累计认购期权,中信泰富在这种金融衍生品上的巨亏超过150亿港元,而且根据杠杆合约,这些损失还在继续扩大。更近一段时间,国资委下文约束央企投资金融衍生品,有多少央企参与了其中?又出现了多大亏损,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曾在摩根斯坦利任职的谢国忠在接受我们采访时透露,国内一著名企业家因为accumulator巨亏10多亿美元,他的很多朋友都因为accumulator遭遇重创,当中国的众多民营企业家和国营企业在海外一次又一次、一个又一个遭遇金融衍生品血洗的时候,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还远远不熟悉金融衍生品,我们对金融衍生品背后巨大的风险认识还远远不够,对金融一知半解,又手握巨额资金的内地投资者,在用小钱赚大钱的利益诱惑下,他们很容易就被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吞噬掉。
前不久国内三大航空公司被曝投资航油套期保值这种金融衍生品出现巨亏,其实航油套期保值几乎是欧美所有航空公司的都普遍参与的一个投资项目,但欧美航空公司并没有出现大的亏损,这说明我们在投资金融衍生品方面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手,大国企尚如此,个人投资者对此更应该谨慎、谨慎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