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工作方案(暂行)》实施三天来,各医疗机构落实相关防控措施的情况如何?昨天(1日)上午,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携市卫生局、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负责人一行前往“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现场察看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力求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实行“首诊负责制”,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策略。
预检分诊不忘“四问”
走进复旦大字附属儿科医院门诊预检台,一张印有《甲型H1N1流感筛检问题》字样的粉红底色的A4纸格外显眼。上面清晰地写着筛检“四问”,即一周内有无去过疫区(墨西哥、美国、新西兰、加拿大、西班牙、英国等)旅游;一周内是否接触过疫区旅游回来的人;是否接触过病或死的动物如猪、鸡等;是否接触过甲型H1N1流感病人。
据悉,作为“定点医院”,目前该院已经成立了专家小组、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确保24小时待命。同时,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在制定的检诊流程中规定,医生直接“坐阵”预检台,与护士一起严把分诊关。
严阵以待全员培训
作为本市公共卫生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金山的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根据疫情的级别和类型变化不断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院长张志勇介绍说,目前该院已完成了传染病消毒隔离知识全员培训,并围绕流感患者来中心救治流程等本年度应急演练,在考察各类人员对诊疗常规、应急方案等的执行力的同时,从演练中发现疏漏环节立即加以改进。
而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各项设置,让该中心可首期开放80张病床,这些带有负压装置的病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对周边空气的污染。
发热门诊严密监控
据了解,包括所有市、区两级医院及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136家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将担当起“首诊负责制”,对体温超过38.5℃,有流感症状的病人进行流行病学史询问。同时,对近期出过国、且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首先由医院的专家委员组进行初步诊断;确定为疑似病例后,将病例上报至区疾控中心,再上报至市疾控中心。同时,按照防治方案,开展报告、标本采集、检测、消毒等处置。有关部门再将各监测点的病例情况进行汇总报告,同时进行采样化验与研判分析,掌握全市流感的变化动态。
据悉,本市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大小疫情,制定了“分级控制”的措施。目前本市防控处于“准备阶段”,即“全国范围内未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或仅在国外发生甲型H1N1流感疫情”阶段。现阶段,全市选择了分布于各区县的以三级医院为主的31家医疗机构作为甲型H1N1流感监测点,开展症状与病例监测。(记者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