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经济学家赵晓的“买房子就是爱国”之高论后,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不让前贤地说出了这样的时代最强音:“所有反对房地产复兴的想法都是危害国家利益。那些人给我的帽子是‘人民公敌’,但是我给他们的帽子是‘反人类’。任何人在经济危机面前都是渺小的,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规律、尊重房地产业。没有房地产业不能救中国,而且房地产业正在拯救中国。”
先看背景:这是董教授在某网站联合武汉市房交会组委会举办的“解密楼市回暖迷局”大型论坛中发表演讲时说的话。如果我们没有丧失常识的话,这种论坛,加上其事先选定的论题,基本上就是“歌德派”诗歌朗诵会。
除了背景之外,我们还可以考究一下什么叫做“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个很玄的词汇,很多东西的外壳都是这玩意儿制造的。但国家比较抽象,其真正的实体无非是公众。那么,国家利益最基本的应该是什么?无他,公众利益罢了。在目前畸形的价格机制下,房地产成本中相当大的份额是被政府拿走了,还有一些是支付了灰色的成本,最后到了公众手中之时,那就是天价。
房地产价格严重背离公众收入水平的后果,就是公众用一生的积蓄才能买上一套能够栖身的蜗牛壳。在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里,甚至都不是一代人的一生积蓄,还需要上一辈人的积蓄才能圆了这个住房梦。如果说房地产业真如董教授所言是有规律的,那么,这就是中国房地产的规律。
至于是否应该尊重这个规律以及这个行业,只要我还没神经错乱,我就会说“不”。指望这玩意儿救中国?这么说话的人是不是在发烧啊?
在这种状态下,公众幸福么?如果公众因为买不起房子或者被房子压得喘不过气来而致不幸福的话,他们的利益就是在被各种利益集团盘剥。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利益在哪里?难道就是在这些学者的嘴里不成?
自从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跟着全球性金融危机被挤破,我们就看到各路学者粉墨登场了。虽然我们从来不对任何人的人品抱有过高的期望,但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表演确实让人触目惊心。
究其原因,不外是某些学者在学术上失去了自己的脊梁骨,变得如同软体动物一般,只要是人家给钱就会去做花瓶,从在房地产盛世做“帮闲”,一直到在目前这种市场状态下成为积极“帮忙”的吹鼓手。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分子存在于世的基础,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作为社会良心与引路人而挣得自己那份面包,要是谁给钱就给谁说好话,未免让人有所联想。失去了这种超然的地位,最终丧失的是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赖以生存的道义基础。所以,类如董教授这种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惜毁掉整个群体社会形象的人士,倒还真是一种特殊的人了。对于这种人,看来我等还是反一反吧,不然的话,还真是不知道这人类之底线到底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