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推迟了整整一年的颁奖。
5月7日上午,在北川“灾后重建·青年创业争先”大会上,10名北川创业青年捧回了获奖证书,并分别获得团县委颁发的5000元、2000元和1000元奖金。
表彰文件还是2008年的。这个奖本该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30分颁发,但颁奖还没开始,大地震就在2时28分发生了。
地震后,创业青年们从废墟中坚强地站了起来,重新开创事业,得到了团北川县委的热情帮助。团县委为他们申请无息贷款、寻找养兔场地、转移被洪水威胁的母猪……为创业青年忙前忙后付出了很多的团县委书记马晓燕,心情十分激动,她说:“我可忘不了总书记的嘱咐。”
2008年6月14日,在共青团十六大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了马晓燕,充分肯定了马晓燕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勉励灾区各级团组织积极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继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团四川省委随即向全省团干部和团员青年发出号召,要求大家牢记总书记的嘱咐,为夺取抗震救灾胜利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记者近日在北川、青川、汶川、绵竹等地震重灾区采访时看到,在紧张的灾后重建阶段,以马晓燕为代表的灾区广大团员青年,不辱使命,为恢复重建注入了勃勃生机。
服务青少年,为党政分忧
为帮助灾区青少年尽快走出阴影,在北川、青川、汶川、都江堰、绵竹等重灾区的板房居住区和板房学校,团四川省委在已建设了18个12355心灵驿站的基础上,目前又在援建新一批55个12355心灵驿站。驿站配有专职社工,拥有心理干预治疗仪等专业设施。
作为灾区青少年事务的重要平台,12355心灵驿站为青少年带去了温馨和快乐。记者在青川县关庄镇看到,12355心灵驿站成了镇团委书记牟加红的重要工作手段。去年8月,她参加了团省委在成都组织的心理咨询培训。回来后,她立刻带着西部计划志愿者刘本贵,在灾民集中安置点开展心理抚慰工作。
借助12355心灵驿站配备的《我的地震经历》画册,牟加红和刘本贵组织安置点的孩子动手作画。孩子们的作品反映了他们心理上的变化。牟加红说,这是她在团省委组织的培训中学到的。
据此,牟加红和刘本贵又设计了背靠背运篮球、吹气球等趣味游戏,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缓解心理压力,参加活动的孩子还能获得棒棒糖、铅笔、写字本等奖品。
围绕灾后重建促团建,四川团组织探索出了“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站+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青少年维权服务站”的“1+X”新型组织模式。上至省,下至村,团的工作渗透到灾后重建的各个方面,诸如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关爱“三孤”人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灾后农房重建等。
团的工作在服务灾区青少年的同时,也为灾区党政分忧解难。在关庄镇,团委组织志愿者长期照顾“三孤”人员的生活,大学生村官分片包干各村的农房重建工作,镇党委、政府则腾出精力专注于农村饮水、道路重建等紧迫工作。
随着志愿服务影响力的扩大,有的人打着志愿者的旗号,在灾区做了有损志愿者形象的事,这直接导致一些基层党政干部对志愿者不信任,比如不愿让陌生的志愿者进入板房区。如何既保护志愿者的热情,又消除基层党政的疑虑?今年年初,团北川县委启动了颁证制度,为长期在北川服务的志愿者制作服务证,上面盖有团县委的钢印。有了这个服务证,志愿者工作得到了基层的积极配合。
扶持一个,带动一片
如今的四川地震灾区,到处都能看到忙碌的建设工地。在通往北川的公路上,各种卡车拉着红砖、水泥等建材来回穿梭。
马晓燕的肩上也扛着重担。最近,她重点忙着推动灾区青年就业创业。对于团县委来说,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不仅是全团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灾区重建的现实需求。光是北川新县城的建设,就涉及到6000多人的征地拆迁工作。这些群众从农民变成居民后,找工作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团县委做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北川年轻人希望在家乡就业创业。
33岁的苏晓东,原先在北川县城开的一家汽车修理店,在地震中毁于一旦,损失400多万元。他不想一直生活在眼泪中,很快决定在安昌镇重新开办一家汽车修理店,但面临着资金缺口。那时候,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正在推广,在团县委的推荐下,苏晓东顺利申请到了10万元的无息贷款,渡过了资金难关。
初步站稳脚跟后,苏晓东感到汽车修理店的经营面积太小,于是到某村物色了一块场地,准备作为汽车美容店的新址。按照村委会的规定,这块地如果租给个人,年租金10万元;如果租给单位,年租金只要3万元。
这时候,团县委再次出面相助。团县委先从村子以3万元的价格租下场地,再以3万元的价格转租给苏晓东,帮他省下了7万元。
苏晓东说,自己属于重头再来,买设备、盖店铺、培训工人,样样都得花钱,团县委在租地事情上的及时出手,让他在资金问题大大松了一口气。如今,他的汽车修理店为北川创造了30多个就业岗位,还成为北川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即将接收一批年轻人见习。
对团县委来说,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獭兔都运到家门口了,可饲养场地还没定下来,就在创业青年付贤华心急火燎之际,团县委帮他从一家慈善基金会借来3万元,租下一个兔场。
2008年9月24日爆发洪灾,团县委给创业青年们挨个打电话,了解他们的安全情况。禹里乡龚兴兰接到电话后,说自己的养猪场差点被淹,哭着向团县委求助。她没想到,团县委派来的工作人员立即搭上一辆车直奔养猪场,帮她把猪转移到了安全地带。洪灾过后,团县委说服龚兴兰,重新找了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养猪,彻底避开了洪灾的威胁。
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马晓燕觉得光靠团委已有点力不从心。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北川农业局、工商局、畜牧局等10多个部门与团县委联合,于5月7日正式组建了创业服务队,从优惠政策、专项资金等方面为创业青年提供支持。
令马晓燕感到欣慰的是,团县委的工作起到了“扶持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创业青年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少则几个,多则数百个,为灾区百姓增加了收入。
团北川县委的努力,是四川团组织服务灾区青年就业创业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四川团组织已累计为灾区青年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开设了10多个免费培训项目,并建立灾区青年创业基金,筹集资金1300多万元。团四川省委通过青春创业大讲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青年创业基金、小额信贷等手段,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内容丰富的服务。
志愿者成为团组织延伸的手臂
伴随着基层团建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志愿者凝聚在团组织周围,在灾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胡清华,2008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毕业,随后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他承担了黄家院村的农房重建工作。去年9月刚接到任务时,胡清华觉得黄家院村的工作很不好做。
地震后,映秀镇的群众转移到成都临时安置。灾情缓解后,他们又返回映秀。由于黄家院村的群众返回得晚,早前的救灾物资没有分到,村民们意见很大,影响重建工作的进度。胡清华用了两个月,细心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
针对农房重建,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老百姓可以拿到户均两万元的补助和两万元的贷款。如果能在今年7月31日前完成农房重建,援建方广东省东莞市还将奖励1.2万元。
胡清华深知,必须把这些好政策跟村民们讲透彻,“我不主张给老百姓发文件、念文件,有的老百姓文化程度低,根本看不懂。”他把重建政策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四川方言,录进录音笔,扛上电脑音箱,在村里设点广播,同时接受村民咨询。这个方法很奏效,很多村民了解到国家政策后,重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他还印了200张名片,附上自己编写打印的《农房补助金和奖金领取办法》,分发给村民。名片上印有他的手机、座机、地址等联系方式,身份栏写着“团员”两个字。
在“领取办法”中,胡清华自称“小胡”。根据这份材料,村民只需做两件事:一是给“小胡”打电话告知农房建设进度;二是接到通知后到镇团委办公室领取补助金和奖金。其余事情全由“小胡”操办。有时村民打个电话就什么也不用管了—“小胡”从镇上领了钱,骑着摩托车,直接把钱送到村民手里。
如今,黄家院村182个农户中,已有150户完成了农房重建。这个离映秀镇最远的山村,成了映秀镇农房重建最快的地方。
包括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内的大学生志愿者,把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用在灾区,给灾后重建带去了阵阵新风。
在几个重灾区,四川警察学院警务援建队的学生们,坚守在数十个执勤点上,在废墟中守护,在板房区巡逻。记者在绵竹市仿古社区安置点的女子警务室看到,当地老百姓赠送的一面锦旗上这样称赞学生女警:“党的警花,人民敬她;打黑除霸,恶人怕她。”
作为国内最早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派出师生,在绵竹市武都板房安置点设立了青红社工服务站,为灾区群众组织就业培训,帮助他们寻找新的人生空间。
中山大学则在映秀镇设立了社会工作站,多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那里全职服务。不久前,他们发动96名当地妇女制作羌绣、藏绣,由工作站帮她们销售。
据团四川省委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团组织已有组织地派遣志愿者18万多人,开展志愿服务178万余人次,在抢险救援、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抚慰、物资转运、维护治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团四川省委书记张彤告诉记者,国务院决定,灾后重建的3年任务,要在两年内完成,四川团组织将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继续努力工作,不辜负总书记的嘱咐。(记者闵捷通讯员王子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