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炯绘(人民图片)
【核心阅读】
仅仅4年,辽中的变化巨大:
2004年,在辽宁100个县市区中,辽中上访排第一,最激烈时,县委大院连续3天进不去门,经济发展几乎停滞;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现象严重,下属20个乡镇,有5个乡镇党委书记被判刑。
现在,辽中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县区排在第一集团;县委提拔的干部,没有因经济责任问题发生一起群众举报现象。
变化为何如此之大?“干事业,干部最关键;抓队伍,制度最关键。”县委书记张东阳介绍,2005年以来,靠科学运用经济责任任前审计制度,对准备提拔调整的干部先免职待岗,把审计结果作为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审计结果一票否决,有效防止“带病上岗”。
和其他地方相比,辽中的干部审计究竟有啥不同?
“马后炮”审计弊端多,任前审计堵漏洞
“任前审计是被逼出来的!”辽中县委书记张东阳说。
在处理群众信访案件中,辽中发现,大案背后几乎都与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相关。比如,2003年京沈高速公路辽中段征地补偿款发放引发的信访大案,5个沿线镇党委书记全部落马,一时间舆论哗然。
“目前的离任审计从时间、程序上没有统一规定,实际操作中大多先任命新职务,然后再审计。先任后审,除非发现贪赃枉法的线索,一般对干部影响不大。”辽中县审计局局长刘春来直言不讳。
分管干部的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铁军说,以前对准备调整的干部,免职书和新任命书几乎同时发,一个会决定,这顶帽子摘了,戴上那一顶。这时候再去审计,老百姓不一定敢说实话,不一定客观,也起不到大作用。
次榆坨镇党委书记赵永林感慨:“以前搞‘马后炮’式审计,不少干部认为,都安排完了,能把我咋地?”
辽中县委经过调研,推出“领导干部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在拟任新的领导职务前,对其担任原领导职务时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与组织部门的“离任考核”一起,作为是否使用任职的重要依据。
具体来说,组织上对拟调动人员,安排到信访局等单位从事阶段性工作或到党校学习;其间,组织部委托审计部门对已免职的拟调动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经济审计没有任何问题,考核政绩突出、勤政廉洁的干部,予以提拔重用;对存在一定问题,但不构成违法违纪的,考核后予以平级或降级使用;对存在违纪行为的,移交纪检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审计出管理不规范,我晚了3年才回县城”
在辽中,记者听说了现任县农村经济局局长刘登文“因审得祸”,又“因审得福”的故事。
2004年底,在冷子堡镇担任党委书记5年的刘登文,得知自己将要被调进县城担任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心情很激动。“在冷子堡这个全县最困难的乡镇干了20年,终于能回县城了,亲戚朋友还提前祝贺。”
2005年,按照程序,县委先免去刘登文镇党委书记的职务,然后组织部委托审计局组成的审计小组到冷子堡镇进行审计。其间近两个月,到信访局临时工作的刘登文,就等着风风光光进城了。
“农村干部能进城,心里那个美啊!”刘登文说,“没想到,审计报告把不好的地方,说出了一二三,在财经管理上,有漏洞;招待费、车辆费用管理不规范,不到位,负有领导监管责任。不出所料,县委领导找我谈话,本来要重用到县直的我,现在审计不过关,只能平级使用了。”
几天后,刘登文到了小镇——肖寨门镇报到,担任党委书记,又干了3年。
吃一堑,长一智。到了肖寨门镇,刘登文对经济财务特别小心,一有空就到审计部门讨教。
“因为有上次的教训,处处加小心,说实话,客观上对我本人有好处,逼着我在一些重大事项决策时更民主、更科学,大的事情都经过党代会研究,避免了拍脑门决策。当时,肖寨门镇准备建9年一贯制学校,占地5万平方米,总投资2200万元,申请国家和省市补贴1600万元,剩余600万元需要乡镇自筹。像以前,这样的好事,一拍脑门,连镇长都不商量,直接就定了,根本不走程序。有了任前审计这个‘紧箍咒’,我严格遵循程序,先开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座谈会,又开镇党委会形成决议,最后提请镇人大代表讨论通过,避免了埋地雷、留炸弹。”
2008年,县委再次准备对刘登文交流使用。“上任前,审计报告出来,我踏实了。审计结论是‘非常规范,管理到位。大型工程采用民主决策……’”刘登文顺利担任了县农村经济局局长。
由“组织审”变“自己审”,先审再任保护干部
2005年以来,辽中县委先后对68名拟调整的乡局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依据审计结果和考核情况进行任用,其中重用31人,降职使用8人,处分12人。3名干部经审计发现存在贪污等违法问题,被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9名干部被给予党政纪处分,在全县引起极大反响。
任前审计对干部来说,关口前移,是监督,更是保护。
“现在,干了什么成绩,通过任前审计都能体现出来,全县广大干部都认清一个方向——以实绩论英雄;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天想明天的事,在任要对离任负责。”赵永林说,通过审计,发现的一般都是小问题,如果不纠正,不提醒,延续下去就是大问题。
任前审计也能“给干部一个明白”。有基层干部说,在地方上干事业,难免会得罪人,难免有告状信。如果纪检介入调查,就算没问题,也会造成负面影响,通过任前审计,可以给当事者一个清白。
如今,在辽中,“任前审计”成了干部必过的一道坎儿,“乌纱帽”一旦摘下来就不一定能再戴上,各级干部都非常重视审计,没离任前,就请求审计部门把关每年的财务状况、管理情况,由“组织审”变成“自己审”,以免“小洞不补,大洞受苦”。 (记者何 勇)
45岁以下干部成腐败高危人群?警惕"期权"谋利
河南158名县委书记联名倡议做焦裕禄式好干部
干部作风怎么样,群众满意最关键
警惕年轻干部“才强德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