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问:马书记您好,与国内其他现代化的工业园区相比,除了中新的合作模式和优惠政策之外,您觉得是什么样的竞争力吸引如此多的国外跨国公司来苏州办厂。
马明龙:现在苏州工业园区跨国公司超过3600多家,合同利用外资是350多亿美金,到帐外资是160多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比较多,接近80家,在这投资了100多个项目,像三星作为第一家到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三星在这儿投资了18亿美金左右,很多项目还在投,包括日立在这投资了14个项目,成立了日立制作所等等。除了区位以外,除了中新两国政府特殊政策支持以外,我觉得能够吸引这些跨国公司的话,一个是我们的规划跟建设水准,因为跨国公司,特别是很多知名跨国公司讲身价,他看到我的规划不变,这是铁的法律,这是一条。另外更重要的是苏州工业园区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不断的探索,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能力,我觉得区域的竞争能力,不光是一个产业的政策,不仅是优惠政策,实际上优惠政策是非常有限的,包括了产业的竞争能力,在苏州工业园区这个地方,包括我们的周边,产业链非常的完备,有我自身的产业链招商,还有昆山、苏州高新区,包括无锡、吴江、包括上海,产业链的完善对企业的竞争力是最重要的,当然还有它的客户在增加,市场在,客户在,会到这儿来投资发展。
另外,体制机制上,我们当时借鉴新加坡经验,有一个经商理念,所谓的园区经验,这个经商理念,我们政府永远跟企业一起来共克时艰,共享喜悦,共担忧愁。如何双方互惠互信成为好朋友,好伙伴,好邻居,企业有困难的时候,政府可以来做,我们的政府同时建设一个非常法制的政府,透明的政府,特别是在透明政府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做了很大的努力,因为跨国公司要求我的预期怎么样,他需要知道我的预期成本等等这些方面,因此在体制机制方面如何建设一个高效的政府,法制的政府,如何来完善产业链,不断的完善区域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生态文明环境,生活宜居环境等等这些方面。另外我们不断的做一些探索,创新,比如说,我们的综合保税区,我们温家宝总理充分肯定了,他看了一下,听了一下,没有水的港口,没有跑道的机场,还有逐步的不断创新政策,综合保税区是一个创新的结果,希望你不断的创新,物流对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物流成本发展至关重要,你要把这块做好,将来在全国做示范,这是当时总理在现场讲的一段话。
像我们通过综合保税区,现在苏州工业园区进出口是630亿美金,光综合保税区那块是480亿美金,480亿美金货物的周转,包括这一轮的金融危机,他们把更多的订单放到这儿呢,就是因为有物流在这个地方,他觉得物流在,他生产方便,因此,通过功能的完善,给这些跨国公司也好,包括内资企业,给他们提供增值的机会,相对来说,我们的产业转移了,产业转移的时候,好的企业提高他的转移的门槛,他轻易转移不出去,像我现在土地的价格比周边多得多,现在的区域优惠已经没有什么了,就是靠内需,产业的竞争能力,环境的竞争能力,政府服务的竞争能力,体制机制的竞争能力来吸引更多的我们所希望进来的跨国公司到苏州工业园区来投资发展。
记者提问:马书记,您好,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借鉴了新加坡的宝贵经验,经过这么多年之后,借鉴是不是还是未来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趋势和主题呢?谢谢!
马明龙:非常感谢您的提问。我很坦率的告诉你,因为下个礼拜召开中新庆祝大会,我一直最担心的是这一次的庆典大会不要成为中新合作的句号,要成为一个分号,说中新合作非常成功,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做的很好了,已经有了很好的一套体制机制了,包括有很多动力了,你们有一支人才队伍了,包括中新合作,新加坡还跟天津合作了,还有其他地方各种层面在合作了。因此这是我一直所担心考虑的,我说句老实话,我很坦率回答你,是有很大的挑战的,我举这个例子,就像一个女儿出嫁,公公婆婆很关心,经常看你,现在二女儿要出嫁到天津去了,大女儿家里很和睦,生活得很好,二女儿我们更关心了。因此作为我们来讲,首先强调理念上中新合作是我的一大特色,借鉴新加坡经验,是我的成功法宝,我必须要继续坚持。首先是思想上,整个苏州工业园区上下坚定树立的思想。
另外要大胆的创新一些合作的领域、题目。新的合作领域必须是符合我们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科学发展的方向,苏州工业园区科学发展方向,你说你现在还在借鉴招商引资,这个就是层次太低,必须要符合我自己园区的下一步未来科学发展,提升我的水平,也要符合国家的,因为我们国家很大,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特别是很多政策出台过程当中,必须找一些地方试点,而这个试点的地方,不是简单的摸索,它能够大胆的借鉴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经验为我所用,就像当初的服务外包,你们如果注意可以看到,去年温家宝总理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会议纪要的时候,把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的政策经验向全国推广,接下来可能会是物流的。我要先行先试的东西要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包括服务外包的继续创新,包括接下来可能那些科技创新的探索,或者说生产型服务业的探索,同时我这些题目,新加坡的确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比如我们最近探索研究的资产证券化,新加坡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成功,目前在我们中国做的很少。包括一些基金的管理,基金的管理我们国家一方面还在非常慎重、稳妥的推广,像这些我们要做好题目符合国家的前进方向,同时新加坡又有这些经验,说得白一点,能够吸引两国领导人的眼球,他能够觉得你这个地方在不断的大胆的探索,而且你探索的这些东西既会为全国积累经验,又能使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实现世界知名开发区的方向,因此我们把借鉴新加坡经验,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更是这样,作为我们一个重要的抓手和手段,坚定不移的把它推进下去,我们也会恳请两国领导人,方方面面的部门来继续支持我们做好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