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问:南通市是江苏的城市,我们和苏州仅仅是一桥之隔,苏通大桥通车以后,苏州和南通的城市交流也是进一步的密切了,我在这里我们了解到,苏州工业园区正在向其他地区进行一个经验输出,从一开始的输送工业园和最近的苏州和南通的相关合作,请问马书记,苏州工业园区输出经验是基于什么考虑,对于园区自身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马明龙:谢谢!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的输出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的事情,几任中方理事会的主席在召开理事会会议的时候,都强调要把苏州工业园区经验向全国推广,我一直说,事实上,全国的各个城市,各个开发区到我这儿来了很多,我天天接待任务实在是忙不过来,所以有很多是他们看了以后,把经验借鉴过去。但是很多的运作,你走马观花来看,能看到皮毛,不一定能看到内涵。
江苏省委省政府从区域发展的高度让我们支持宿迁的发展,让苏州市和宿迁来合作,主要是由苏州工业园区承担在那边建设一个开发区,这是一个模式。这是省委省政府做的重大决策,我们坚决贯彻好,我们去做,很多从媒体、领导人都有比较高的评价,还比较支持。把全套的经验搬过去,怎么规划的,基础设施怎么建设的,资本怎么运作的,招商引资怎么弄的,管理怎么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怎么弄的,整套搬过去。南通这个项目也是领导的关心,但是跟宿迁的情况不一样,一方面,上级要求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要向更多的地方辐射,另一方面,苏州工业园区我们也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我会找到我更多的发展空间,从大局上来讲,国家希望你到外边去,但是从我发展的角度来,比如说,我现在的土地越来越紧张,因此这儿有一个产业不断提升的过程,粱书记讲的腾龙换凤。比如国资,苏州工业园区国有资本,就是我绝对控股的资产超过了830亿人民币,今年会超过900亿。这些企业承担了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的作用,起到了一个示范带动作用,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但是光光依靠苏州工业园区这片土地是成长不了。我们的国有企业像新加坡的淡马锡,它也是市场化的机制,先在经济发展的时候起作用,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这个项目的时候,淡马锡的很多公司参与过来,现在我还在邀请很多公司参与进来,包括这一轮金融危机,我到新加坡去,他跟中国最大的区别是他没有内需,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可以有一系列的政策来促内需,所以新加坡的淡马锡走出来,我也要走出去。
比如CSSD要上市,他要上市他的资本往哪投?他们有那么多的建设团队,招商团队,管理团队,光光苏州工业园区不足以它发展了,他要往外发展。
另外南通,苏通大桥通了以后,那块区域出来了,但是南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希望借鉴世界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进行高起点的规划,高水平的建设,他们也在那边搞了一个高新技术区,搞的也不错,但是它希望更大跨越的发展。土地的利用率更高,生态环保更好,产业的起点更高,包括沿长江的岸线利用的更合理,他希望有优秀的团队,具有很多资源的地方把它的资源跟其他的资源结合起来,因此,双方就一拍即合,就是强强联合。在那个地方有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又有长江岸线资源,从这个楼到那个地方45分钟就到了,高速公路不太堵车,没有什么红绿灯。这是一种互利双赢的合作,既是我的经验走出去,也是他能够实现比较快的发展,也符合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战略发展的意图。特别是对于园区新一轮的腾飞跟发展,我的经验的传播,我的国资企业的发展,既推动我的发展,也推动当地社会的发展,而且我这次到新加坡去,我跟新加坡很多的企业跟他们讲,我们共同走出去,我跟新加坡的企业,淡马锡的公司,共同到南通这个地方去发展,假如这条路能走通的话,15年以前,是新加坡到苏州工业园区来建设,中新合作。新的起点上,我们又出一种新的模式,在15年庆典之际,我跟新加坡共同走出去,走到另外一个地方,因为在宿迁新加坡没有参与,因此我这次的新加坡跟其他的部长也好,企业家也好,跟他们谈这个话题,就是我们共同走出去,这条路如果走通的话,中央政府希望苏州工业园区到延边,包括哈尔滨的媒体的朋友,希望我们到延边去发展,上一次王珉书记来,到吉林搞一个开发区,吉林的书记跟我讲到那边去弄,我们那边的开发区你来管理,我在想,我们还很慎重的,第一步在宿迁,是我们自己按照省委的要求,南通这次我们希望省内跟新加坡走出去,走成功了,也许我们可以到延边其他地方去走,甚至我们到国外共同搞国际合作开发区,把我的优势,我们的品牌优势,还有新加坡的经验优势,资本优势结合,因此南通的项目,我们高度重视,而且我们也很有信心,跟南通方面,跟新加坡方面,共同合作,把那一块成为一个新的中新合作的新的亮点,这是江苏省跟南通发展的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