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跑道的机场仍能起降,无水的海港也能启航,这就是苏州工业园区的虚拟口岸。通过跨关区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苏州工业园区的通关速度。
苏州工业园区是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催生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园区以全球分拨为特点的生产性物流又对通关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然而,园区既没有海港,也没有空港,如何提升物流效率?
2002年5月,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新加坡召开,同意把上海机场监管仓库延伸至苏州工业园区,实现跨关区信息共享,以进一步加快苏州工业园区的通关速度,随后又采用空路联程模式提高通关效率,使货物全程通关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从飞机落地到货物进工厂由1-3天缩短为5-7个小时,物流费用节省30%。目前,已有三星、博世、日立等一大批跨国企业加入这一模式。截至2009年4月,操作企业已达916家,参加的货代60家,航空公司36家。
而在2008年2月,园区和太仓两地海关、商检部门的支持下,太仓-园区绿色通道被打通,被誉为“无水海港”。这种模式,把苏州工业园区先进的制造业和太仓港良好的出海优势结合,利用太仓港丰富的航线资源弥补了苏州工业园区没有海港的缺陷,形成“区港联动”快速通道。目前,园区企业的进出口货物,在园区综合保税区内通关清关后,就可去太仓港直接上下货船。目前,区港联动每月进出口量近300TEU标箱,航线覆盖韩国、日本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客户范围扩大到园区友达、三星电子、日通以及苏州新区、吴中区20余家企业。一年多来,该模式为企业节约成本近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