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安徽省财政收入实现1326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28%;全省财政支出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622.8亿元,增长30.5%;财政收支均实现三年翻一番。
财政工作关乎国计民生。在严峻的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安徽财政取得如此可喜成绩,实属不易。而这,与安徽财政一贯坚持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理财,促进安徽跨越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求专:不撒“胡椒面”集力办大事
目光回溯到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安徽省财政收支仍然逆势飘红:增长幅度约30%,与2005年相比,收支三年均翻了一番,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幅高达33.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三位。财政“蛋糕”做大了,如何分好这块大“蛋糕”,是平均分配、还是有效用活?
“财政资金不能撒‘胡椒面’,东一点西一点,得集中起来办大事,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说,提高理财能力,一方面要讲究生财之道、聚财之方,不断做大财政蛋糕总量;另一方面,要切实分好蛋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2008年10月份,安徽省财政拿出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就是一个实例。据介绍,其中用于建设担保机构国有资本金的15亿元,就能够起到放大3到5倍的效应,也就是说,能带动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五六十亿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不撒“胡椒面”,一个“漏斗”向下,也体现在财政支农资金使用上。“上面一盆水,下面毛毛雨。”一直以来我国支农资金因投入分散、管理交叉,使用效率低下,“跑冒滴漏”问题突出。2005年,安徽省财政部门探索支农资金整合模式,在金寨县进行了一场触动部门利益的“整合”试点。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区,是集革命老区、库区、山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这个县支农资金来源渠道多,有中央和省市财政部门下达的资金,也有农口主管部门直接下拨的资金,还有几个部门共同下达的资金。过去支农资金以“条条”管理为主,主管部门在安排支农资金时从部门角度考虑的多,项目交叉和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吃项目”和挤占挪用现象屡见不鲜。一位地方交通部门负责人说,以前每修一条路,从管理人员到审批局长,人人都能从项目经费中申请开支补贴,有的部门还把专项经费挪作办公经费。
针对这些问题,2005年,金寨县在全省率先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探索财政资金“打捆”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机制。“金寨试点积累的经验对探索以县为主整合支农资金的有效途径、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模式,都具有重要的先行示范意义”,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张广寿认为。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已在安徽全省铺开。
求快:建立资金通达“绿色通道”
“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望形成爆发性增长的新兴产业和规模巨大的支柱产业的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在资金支持上一事一议,特事特办。”2009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做客人民网谈“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安徽的崛起”时曾如此表示。加快资金拨付进度,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对各类资金建立下达的“绿色通道”,目前已成安徽科学理财的一个显著特色。
据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介绍,2008年年底,国家新增1000亿元投资,安徽争取扩大内需投资项目资金45.31亿元,建设项目涉及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廉租房、高速公路等社会事业等六大类共30个大项。除铁路建设、农网改造、食品质量检测体系等项目投资由国家部委直接下达外,省财政均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中央安排的扩大内需投资资金拨付到位。
“像三鹿奶粉事件的受害者,绝大部分是农村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孩子又急需治疗,怎么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辟资金绿色通道,在第一时间将财政垫付资金拨付至接诊医疗机构。并且,我们和其他相关部门商量好,先治病后结算,医院不得拒绝患儿。”陈先森说,在各级人大批准预算以后,财政部门要抓紧落实,切实提高执行力,没有任何理由久拖不决,久拖不下,切实改变资金拨付慢的局面。
陈先森介绍,目前,财政体制有些方面已经不适应当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财政改革的任务很重。农村综合改革、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转移支付改革、预算超收收入的使用改革、财力和事权的匹配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等等,都是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财政要坚持服务至上,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解放思想,主动理财,拓宽理财思路,提高理财能力,创新理财方式,积极为部门、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早在2008年10月份,安徽省财政厅就派出17个调研小组,由厅领导带队,赴全省17个市开展“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调研活动,主动为省委省政府当好参谋,走访了全省17个市的40多个县、60家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70余次,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很多被省委省政府采纳。为保证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政策落实,省财政及时跟进配套了一系列措施,政策的含金量和密集度,前所未有。
重点:抓企业“牛鼻子”造经济“脊梁”
工业生产明显放缓,部分支柱行业下滑……虽地处中部,安徽省的经济形势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财政必须与广大企业和衷共济,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抓住了企业这个关键,就抓住了应对危机的要害。”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斩钉截铁地说。
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在中央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基础上,经安徽省政府同意,安徽财政又取消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14项。至此,安徽省现有省级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66项,少于周边省份,取消和停征的114项收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达13.8亿元。据测算,安徽为落实结构性减税措施,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住房交易税费,提高部分出口产品退税率,取消和停征114项收费,每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达120亿元。
不仅让企业“轻装上阵”,还要让企业享受“真金白银”的政策实惠。“从2008年起,对全省新上市公司因上市而补缴的企业所得税,省财政分享部分全额返还给企业”,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介绍。2008年,安徽省正式启动建设“合芜蚌”三地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支持试验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安徽省财政从去年起每年安排自主创新专项资金5亿元,专项用于支持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2008年-2012年,省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支持试验区建立引导基金。通过免收税费、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给予贷款担保支持等手段,全力支持试验区内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是财政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从2004年起我们就加大了这一块的财政补助。”陈先森说,对于大企业的改造与创新,安徽财政一直是不遗余力。连续几年,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奇瑞汽车公司和江淮汽车集团的研发,2007年拨付中煤特凿300万元,铜陵有色金属100万元支持其技术改造。以培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为切入点,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重点扶持50户骨干企业的发展,打造安徽省经济的“脊梁”。
为民:对民生工程政府“不差钱”
“越是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我们将充分发挥民生工程拉动内需、促进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双效应’。”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介绍,2009年安徽民生工程扩充至28项,资金投入达223亿元,着力建立健全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集中财力、物力,每年重点解决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的“民生工程”在安徽已经实施多年。其中,2007年安徽安排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等17项任务,初步解决了群众“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突出问题。而2008年,按照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财政投入超过160亿元,实施18项民生工程。在继续推进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等9项民生工程的同时,重点推进了社保全覆盖、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由于民生工程重点突出、具有资金投入的连续性,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民生问题而受到群众的关注和欢迎,2009年,安徽在积极应对经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谋划全面工作的过程中,把继续致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并置之于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的高度,予以重点安排并全面扩容增量。
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2009年将去年的18项民生工程扩展到28项,新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项目,财政投入总规模220亿元以上,惠及更多城乡居民。
节约: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是财政系统一次高规格的会议,但2008年安徽省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是与民生工程会议放在一起“套开”的。“其中的考虑是:‘两会’合并召开,体现厉行节约、高效务实。”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说。
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是安徽财政科学理财的又一重大举措。“近两年,我们得益于宏观经济较快发展,许多问题主要依靠收入增量解决,今年财政将相当困难,只能靠调整支出结构解决矛盾,做到以‘调整’渡难关,以‘管理’求效益”,陈先森坦言,今年财政部门要做好过难日子、紧日子的准备。
在国内外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情况下,安徽今年财政收入定下的目标是1480亿元,增长12%。但是1月份的数据已不容乐观,全省财政收入仅增长5.6%,创下2002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无疑,今年经济增长将会放缓,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放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这都增加了实现1480亿元的难度。
“控制一切不必要的开支,实现‘四个零增长’是我们新近提出的针对性措施”,陈先森说。据了解,今年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控制各类公务开支,加强出国管理,规范各类商务会展支出,在公务购车和用车、会议、公务接待、党政机关人员出国等四个方面,实现四项经费“零增长”,能节约的还要做到有所下降。
安徽省财政厅要求,严肃财经纪律,千方百计降低行政成本,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今年要把更多的资金用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上来,用到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上来,用到改善人民生活上来。
革新:勇于激活财政工作环境
“改革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安徽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说,宏观形势复杂严峻,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保持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强大的武器是科学发展,为全省人民科学理财,因此必须全面激活财政工作环境,不断开创安徽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安徽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税费等多项改革均走在全国前列。“实践证明,安徽财政改革成功经验,无不来源于基层、升华于上层,但归根结底是基层实践创造的产物,要求我们必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打开创新的思维空间,发现基层群众的新鲜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实践成果。”陈先森表示,必须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营造改革创新的思想环境、营造提能增效的主题环境、营造文明高效的服务环境、营造蓬勃向上的人文环境已成为安徽财政系统的一个显著“标识”。
陈先森表示,将以公共化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以规范化为原则,努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体制保障。继续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预算完整性、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管理等。而这些改革很多都具有开创性,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也是安徽财政之所以能做到科学理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