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北京一些在售项目的退房率甚至超过30%。西安、南京、深圳等城市也相继出现了较多的退房。有业内人士透露开发商通过假按揭“自买自卖”,从银行套现,制造热销假象。(《人民日报》6月1日)
这其实是一则并不太让人意外的新闻,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北京某开放商雇佣一批老年人当购房托的事儿。几近雷同的一幕幕,已经或正在我们身边上演。在如此消费虚假蛊惑的背后,起码有两点“信息”值得梳理:其一,如今的楼市并不像一些专家和房产商宣传的那样,“已经回暖”了、“降到底部”了,而是相反;其二,房产商之所以会无良到“自买自卖”诱导的程度,因为这种办法虽然看上去很弱智但却有实效。
未来,楼市是在高位调整后继续上涨还是逐步下跌?此时此刻,恐怕很多人都“看不清”。这种“看不清”的存在,固然有市场因素不确定的影响,更多是消费理性缺失的催动。其实,房价到底高不高,降还是涨,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消费判断——买不买房,取决于消费理性,而不是房产商的宣传或者是市场的表象。然而,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现实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乐于“跟风消费”,见围观的人多便以为“捡了便宜货”,急不可耐地掏腰包。无论是马路上某些小贩的“购买托”,还是房产商的“抢购托”,看中的正是这种盲目浮躁的消费欲望。而买了房后悔即退房,其根本也在于此。
对有消费理性和独立判断力的人来说,房产商“自买自卖”或者花钱雇佣人来扮演抢购,不过是一眼就能看穿的闹剧,从而摇头一笑而过;但对那些缺乏消费理性的人而言,这种虚幻的假象却直接导致了消费的冲动。谈及房价居高不下,很多人都在诟病房产暴利、民生利益为经济发展的GDP车轮所绑架……其实,不用套用经济学理论,人类的基本理性就能告诉我们,如果不是有强大的购房需求作为基础,房产暴利根本就不能产生。回过头来想一想,正是全民跟风购房的狂热风潮,从而让畸形的市场更不理性、高涨的房价始终降不下来。
民众通过为政府建言献策来实现公共监督的欲望,这是政治的民主;同理,消费者可以通过理性消费来维护“市场的民主”。可在当今的房市,“市场的民主”何在?明明是畸形的价格,却偏偏就不能回归理性;明明可以通过降价就能刺激起消费需求,实现房产行业的繁荣,但房产商们却偏偏就抱住暴利不撒手;一边骂现有的房价贵,一边却又让自己沦为痛苦的房奴——如此种种迷局和怪象,究竟是资本太强势、太霸道,还是消费太“乌合之众”了?
开发商为了利益进行一些虚假表演,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他们假装热销,我们也就只能假装热闹——不过,看热闹可以,千万不要成为人家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廉价表演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