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董事长在股东大会上的一句话,让成品油上调的时间窗口暂时锁定在5月28日。
石化双雄因此吃了兴奋剂。截止5月27日收盘,石油板块在成品油上调价格的刺激下,“石化双雄”大幅上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别上涨4.35%、2.37%。谁说大象不能起舞,只要有垄断产品价格上涨的刺激,就会一路飙升。当然,今天的股市还受到了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与港股疯狂上涨的影响。
石化双雄总能在关键时刻起舞,市场回落时,总有神秘资金进进场拉抬中石油,以稳定资本市场的信心,导致从近一年的总体走势而言,中石油与大盘的走势,保持了惊人的契合,可谓知中国股市底蕴者,中石油也。
油价上涨反映了本轮经济周期的特殊之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经济如此衰退必然迎来油价的一轮凶猛下跌,如上世纪90年代到20美元左右,这次奇怪之处在于,实体经济一片凋零之际,油价很快出击反弹,国际原油在每桶30美元获得强支撑,而后一路高歌向上,而后停留在60美元左右。
这反映了以石油为首的大宗商品市场两大转变。
首先,由于新兴经济体的兴起,大宗商品价格获得强支撑。油价上升最初起始于新兴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新兴市场经济的增长被视为引领本轮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不可忽视的是,与发达国家对重工业缺乏兴趣、专注于高科技与金融领域不同,新兴市场迎来伴随工业化进程的石油消费旺盛期。据陶冬的数据,截止去年底,新兴市场发达国家石油消费10年内增长了5%,新兴市场增长31%,石油需求出现了结构性上移。中国占世界石油总需求的10%,占新增需求的50%,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进口国。十年前,亚洲国家(除日本外)占世界石油需求的17%,而美国占26%;如今亚洲需求占到22%,与美国的24%几乎持平。包括最近的铁矿石谈判异常艰难,同样是工业发展未来预期所导致。
其次,伴随着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在油价低位时的储油行为,以及全球主要央行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石油作为金融投资品种的属性再次突显。资金在实体经济领域还找不到投资方向,必然聚集于大宗商品市场,分食经济一旦复苏之后的最大收益。
2008年7月8日,跨国能源巨头BP在北京发布了《BP世界能源统计2008》,强调供求关系是关键,但承认投机资金的作用不可忽视,全球的石油期货交易金额高达800亿-1100亿美元,是实际石油贸易额的8-10倍,据其他投行估计“石油资金”已在1万亿美元以上。美国不能亏的“养老基金”等被高盛等公司大量投资于石油期货市场。这种养老基金购买商品期货的持仓量没有任何限制,不受监督。因此,我们看到,当油价过低时美国政府吸油储备等消费就会出炉,美国的原油储备成为重要的调节因素,而从本轮危机之后,逐渐加上了中国储备因素。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正在打赌,政府一定会支撑成品油价格,因为每次在成品油价上调的博弈中,石油巨头总能赢。所以,投资者抛弃了对垄断的批判精神,转而站在赢者一边。就这样,中国股市成为了垄断企业的拥趸。
当然,鉴于成为中石油股民被套的惨痛经历,他们并不过份相信垄断红利会到投资者的头上,因此,投资者能做的是博取一两天的价格差,而后迅速撤退。好消息总是见光死,才有死心眼才会重仓长期持有石化双雄呢。
注:油价已经到了每桶66美元,航空公司有福了,经济回暖了,镍价上涨了。政府干预经济成功了吗?我不信经济规律可以被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