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6月7日电(记者李亚彪傅琰)一项旨在扶持培育中国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合作协议,4月底由文化部与中国银行在北京共同签订。
文化部部长蔡武特别强调,这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大背景下签订的。
蔡武表示,双方此次建立全面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目的是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反周期”发展的特性,破解其融资瓶颈,培育打造一批实力雄厚、较具竞争力与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与项目。
自韩国在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扶持本国文化产业逆势而上之后,“反周期”运作文化产业的现象,有可能在中国被“复制”。
上月在深圳举行的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主论坛之一、第五届文化发展战略论坛上,“反周期”运作也成为专家学者议论的焦点之一。
中国一位知名的研究人员在论坛上指出,文化产业科技含量高、污染小、资源消耗少,适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而一系列拉动内需举措不断释放人们的消费能力,同样有利于拉动文化产业。
对于“反周期”的概念,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的解释比较具有代表性:在经济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时,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非完全一致,在时间上常常是不同步的,有时甚至出现逆势飞扬。
“经济发展越是遇到困难,人们越需要文化来提振精神、抚慰心灵;越是在物质消费疲软的时候,不少大众文化产品或服务越会成为消费新热点。”近日刚刚开办一家民营小剧院的北京企业家王翔说。
而眼下在中国实施文化“反周期”运作,也并非北京文化部门高级官员或学术界的臆想,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下的优秀表现,让他们感到兴奋并充满信心。
“除芭蕾舞剧《功夫少林》海外演出大受欢迎外,杂技《中国风》从1月中旬开始在美国和加拿大近70个重要城市的主流剧场连续演出3个多月。”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宇说。
美国最大的演出经纪机构哥伦比亚艺术家代理公司十分看重《中国风》,还预签了该项目下一轮北美市场的商业演出合同。
年初随商务部门去过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张宇讲起这番话时底气十足,他的公司已签订数十起海外演出合同,不少已开始履约。更让张宇高兴的是,中国银行同样也与他们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专营大型演出项目制作、中介的天创国际演艺公司也已与美国拉斯维加斯接洽,商量演出事宜。天创公司副总经理张东辉等人还4次赴美考察,准备到美国购买或参股剧场。
张东辉认为,在金融危机下,可以用与以前同样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有所选择地买到更好的服务。
中国文化“反经济周期”发展并非没有先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史上出现了白杨、郑君里等一批艺术家,电影创作与演出一片繁荣。在出版领域有三联书店的崛起;在音乐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也于当时出现。
当然,中国实现文化产业“反周期”运作还有相当多工作要做。比如培育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与品牌,解决更多文化企业的融资难题等。
“我还希望国家能有资金扶持政策。”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说,“在这方面国际上已有成功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