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管理大学”、“中国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管理学院”、“中国电子科技学院”……几天来,这一个个看似来头不小的“国字号”高校官网,引起许多刚参加完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长的关注。不少家长向有关部门咨询后发现,这些学校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在我们的学历信息库中,查不到这些学校的信息。”教育部学位中心综合信息处一名工作人员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凡是有权授予学位的普通高校,教育部学位中心的学历信息库都会有其相关信息。
记者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的全国普通高校名单和全国民办普通高校名单中,也未发现这些“国字号”高校的名字。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院校设置处今天向记者表示,“全国‘国字号’的公办普通高校只有若干所,而教育部从未批准成立过‘国字号’的民办普通高校,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以教育部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有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为准,避免上当受骗。”
在答复记者“我国内地现在是否存在纯粹在网上办学、没有实体的高校”问题时,院校设置处表示,“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设立高校要具备场地、设备等多项基本条件。没有学校实体、只在网络上出现、不在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中的‘高校’,属于虚假高校。”
通过网络搜索,记者查到二十几家“国字号”的假高校网站。这些网站的整体格局与普通高校网站类似,首页链接中也包含了“学院概况”、“院系设置”、“招生信息”、“就业指导”等常见板块。但记者发现,这些假高校的网站大多具有3个明显特征:
一、联系方式“模糊不清”。“中国·北京·延庆长椿大街512号”是中国工商管理大学网站上写明的学校地址,但记者通过查看地图、拨打114咨询发现,延庆根本没有长椿大街。当记者按该网站上提供的电话打过去询问时,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我是新来的,我也不太清楚怎么到我们学校,你上网查一下吧。”
由于根本不存在学校实体,其他假高校网站也与中国工商管理大学网站一样,在联系方式上大做文章。中国传媒艺术学院网站上所注的联系电话是空号,中国经济管理学院网站甚至直接称“由于本院近期对网站进行升级,部分内容无法访问”,而将联系方式的链接取消。
二、设有“在线报名”、“证书查询”两个版块。“这其实是办理假文凭的新手段。”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学飞向记者表示,上线负责管理网站,下线四处发布小广告,声称“一日办成,证书可上网查询”,吸引有需求者购买该校文凭,这是网上假高校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
三、大多没有“师资队伍”。由于没有实体校,假高校的网站上大多不设“师资团队”版块,少数设置了该版块的网站则是随便弄上几个子虚乌有的教师名字和简介。
今年24岁的李祥现在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一家电脑销售公司工作。2005年,他从山东一所技校毕业后便到北京打工。今年春节后,他偶然在网上看到了中国工商管理大学的网站,看到上面有网上报名的板块,需要填写的内容也很简单,李祥就随便填了一下。第二天,一个自称是中国工商管理大学工作人员的人给他打电话说:“我们这边可以直接给你办学校的文凭,可以上网认证,一套5000元左右。”
李祥买下一套“中国工商管理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并顺利地在其网站上通过认证。可没想到,当他拿着这些证件去一家销售公司应聘时,接待人员告诉他,“根本没有这个学校,你的证件是假的。”
此外,近年来,有一些家长因为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便选择了这些看似“名牌”的假高校,交了报名定金,才发现找不到学校实体,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学飞表示,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存在和各种技术的迅速发展,以文凭为中心的假高校、假证件手法可能还会不断翻新,有关部门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作好充分准备。
2001年,教育部出台《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建立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要求学历证书能够在教育部指定的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到。大学文凭随之进入“电子时代”。
陈学飞表示,假高校也声称其文凭能在网上通过认证,只不过不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认证,而是在自建的网站上,“有关部门只有加强网络监管,关闭一批假高校网站,严惩创办者,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的高教网络环境。”
本报北京6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