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居民在银行的存款超过20万亿元,尽管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率总被看做是“有消费潜力”的证据,尽管有专家放言中国人有承受更贵房价的能力,但事实证明,咱们没那么宽裕。
看看以下这两条消息:一是央行发布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还欠款总额达49.7亿元,同比增加133.1%,为此央行罕见地做出“警惕信用卡坏账”的提醒。
二是招商银行发布报告,显示近30%的受访者家庭负债比率高于40%,资不抵债的阴影正在靠近。
借钱花的人多了,谁在借?借的钱又花在哪里?咱们可以从两份报告里找到数据。报告里说,房贷、车贷、信用卡欠款是最主要的个人信贷类型。报告里还说,目前盈余状况最差的是20岁-30岁的年轻群体,不但收入来源单一,而且每月节余比例过低。
显然,20来岁到30岁出头的年轻群体,或者宽泛点说,头几拨儿独生子女、头几拨儿赶上大学“扩招”的群体、头几拨儿在就业难中走上社会的群体、头几拨儿在房价飙升后面临成家的群体、头几拨儿赶上个人信贷消费潮流的群体,也许是中国最需要借钱花、也正大把借钱在花的群体。
对这群人而言,在可预见的未来,他们需要为父母的医疗储存资金——虽然父母有医保,但报销额度很低;他们需要为子女的教育储存资金——虽然有12年不收钱的义务教育,但从幼儿园起你就需要面对择校费的问题;他们需要为自己的“充电”储存资金——现在稍微有点名的MBA,收个十万八万的学费不稀奇。
虽然对这群人而言,眼下能借钱的地儿除了银行,还有父母——透支四个老人的积蓄给两个孩子付首付是最普遍的事情,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上面四个老人下面一个孩子、外带较低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将让这群人力不从心,当许多人既要“还”银行也要“还”上一代人、而工作的变动性加剧的时候,高负债率、高风险也将成为普遍的事情。
所以说,眼下的高储蓄率很难被直接当做“消费潜力”,这里头的钱大半属于高收入家庭,剩下的又有许多是普通家庭的保障资金或者为了买“大件”而积攒的资金(比如买房子的首付),消费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锁定”,而一旦买完了“大件”,这些家庭又将进入漫长的高负债期,消费能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也将被“锁定”。这时候出现的将是高储蓄与高负债现象并存,“空巢”现象与“啃老”现象并存,收入增加与可支配资金减少并存,时下的年轻群体(未来的中年群体),在他们看似步入成熟期的时候,其实将是消费能力偏弱的一群。
因此,在一次次大谈中国家庭储蓄率的时候,真正应该调查的是中国家庭的负债率,把这问题搞明白了不单能帮银行避免风险,也能帮许多家庭避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