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作协这个有七八千会员的组织就好比一个大林子,里面鸿鹄与燕雀同在,如今又将飞入金庸这只“大鸟”。很多人不解为何这个曾笔纵江湖的“侠士”竟甘愿被“招安”,认为此举令金庸“晚节不保”。不过这件事如果放大眼界去看,则是别有一番洞天。
中国作协算得上是在中国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组织,港澳作家的加入本是情理之中的。在金庸入作协风波中,一个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名单上的港澳作家除了金庸外还有6位,他们基本上可以代表港澳文学在今天的成就。可是,即便是国内的文学爱好者,有几人识得他们,又有几人读过他们的作品呢?这足以看出我们对港澳文学的陌生。
如今的中国人已经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会有华人的存在,有华人在的地方也会有华语文学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作为世界华人的主体,应该牵起世界华语文学创作者的手。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文学组织能够发挥这个作用。
作协担起团结世界华语文学写作者的大任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现在的作协问题多多,“林子”已被害虫蛀得伤痕累累。但我们还是应该为其把脉问诊,促其恢复健康,而不是一把火烧了它。
金庸进作协之后,最大的可能只是挂个闲名而已。可毕竟他老人家在华语圈子的影响力太大了,金庸入作协,对于扩大中国作协影响力、融合世界华语文学都是好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