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汤阴县肖下扣村召集全村24位60岁以上村民去抓阄,以确定上级分给村里的4个低保名额,谁抓上了就算取得低保资格,能领取每月五六十元的低保款。结果有4人“中阄”,但他们并不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京华时报》6月24日)低保,顾名思义就是给低收入人群、生活困难群众发放的保障资金,以保证其正常生活。这是国家为了保障城乡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减少社会不公,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手段。然而在一些地方,这项好制度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不仅真正的困难户没有吃到低保,而且还出现大量的人情保、关系保、假低保。而河南省汤阴县肖下扣村如同儿戏的“抓阄定低保”的做法,更是把低保政策的针对性、严肃性抛弃得无影无踪,这不仅让真正需要吃低保的困难群众寒心,也让公众舆论很受伤。
对于民众来说,他们最为关注的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吃低保,符合什么条件能吃低保。因此,村干部的责任就是要确保这部分资金,能顺利到达最需要它的人手中,以体现其应有的公平公正。就这里的个案而言,家境条件不错,房屋外贴瓷砖、农用车齐全、院里一尘不染的王老汉,因为“手气好”而成为吃低保者。而村民肖景瑞家有患病十几年的老伴,一直离不开药,还要供儿子上大学,却未能入选。如此明显的不公平,不仅不能达到低保扶贫济弱的目的,反而会激起贫困户的怨气和不满,使矛盾更加激化。
低保人选的确定,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必须慎之又慎。目前,许多地方不断创新低保工作方法,在坚持入户调查、定期公示的基础上,严格按照逢进必评、要保必议的原则,让低保始终在阳光下操作,有效地避免了人情保、不应保、错保等现象的发生,值得各地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