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不宽泛,比如说在武汉市,要想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话,您就得是年收入824块钱以下,而且人均的住房面积要小于16平方米,规定得很清晰,您为什么还要说刚才那个观点?
王锡锌:
像这种情况,各个地方也许在某一时候会有一个具体的细化标准,但这种标准我们说它宽泛,是因为标准还需要认定。
比如最近我们看到这一标准已经出台得比较清楚,但是它可能过一段时间也会有调整。
主持人:
我换句话说,您是街道办事处,我想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那我要提请什么样的条件,你要做什么事情?
王锡锌:
一般来说经济适用房需要三个方面的标准:
第一是身份必须是本市的户籍。
第二,所谓的收入要是中低收入以下。
第三是住房面积也是在平均居住的面积以下。
主持人:
你作为街道办事处,你能审核我吗?
王锡锌:
刚才你说了,像武汉这种情况有这样一个具体的标准,这就涉及到我说的第二个方面,我之所以它说宽泛,是指从标准执行的意义上来说。如果我街道办事处要审查你,当然要去核对你所申报的材料是否符合事实,这时候就带来一个标准执行的问题,即便是看起来比较具体的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也意味着大量地成本投入,比如街道如果要审核,你的收入是不是低于中下水平,我们到底是看你的工资收入,一些面上的收入,还是要看你的储蓄,你的其它财产,如果要看其它储蓄财产的话,那这样一个工作,其实街道办也好,区县一级政府也好,它很难去完成。
主持人:
也就是说这个标准定下来了,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很难去核定这个问题。由于很难,所以当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可能我认真工作,我还分不清谁符合,谁不符合,如果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别人乘虚而入,我反而能够得到好处,相劝之下当然知道我该做什么了。
王锡锌:
没错,因为这样一个标准的执行成本很高,因此,每一个人其实都能够很快地发现这样一种准入门槛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漏洞,这个漏洞就是假如我去造假的话,看起来是一次冒险,但是这种冒险成本很低,甚至是没有成本的。
主持人:
比如这次武汉这六个人,我们现在从报纸上看到的对他们的惩罚,无非就是让他们得到这个房,退回去就是了,对他们还会有进一步的处罚没有?
王锡锌:
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说仅仅是因为材料作假,这时候通常情况下对它的处理,也就是说我取消你的准入资格,也就是说你不再具备购买经适房的条件。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这种标准的使用过程中,有的时候是当事人联络一些部门,一些官员,联合造假,比如在这个个案中,我们看到,这些人存在造假行为,但是通过这几个人的造假,要使这样一个小概率的事件发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得出另外一种推论,那就是外面的这几个人、申请者,通过造假的方式其实必定是要有内应的,只有这种里应外合的方式,才能够使小概率的事件成为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对这六个人,就不再是简单的取消他的准入资格的问题,应该是有一个欺诈的问题。
主持人:
刚才我们关注的是武汉这件事,其实跟这个类似的是发生在重庆,因为今天早上起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报道了相关的事件,一处322户的经济适用房的小区,居然使用八个月的时间之后,一半都已经出租出去了,我觉得这个性质是跟武汉这件事情相同的。
王锡锌:
对,看起来好像是在重庆渝中区,所谓的经济适用房成了投资房,用于出租,看起来好像在用途上出了问题,但是用途上出问题,源头还在准入门槛上,因为准入门槛很难把握,要么是执行很困难,要么里应外合导致不具备条件的人不应该享受这样一个政策性的、保障性住房的人,也拿到了住房,他们拿到之后自然就是用于投资,这种投资无非两个,一个是上市,以市场价格赚取差价,另外一种就是通过出租的方式,而在目前因为经济适用房通常都有一个五年的销售限制期,所以出租的情况是非常突出的。
主持人:
王先生,咱们假设一下,因为刚才我们关注的这件事情已经形成一个利益链条,可能在每一个环节上都会出现疏漏,我们假设每一个环节的执法者或者监督者都克尽职守,不让这种人能够乘虚而入的话,我们能不能就好像我们想到了一个纯净水的广告,就好像经过多少次过滤,过滤出来一定就是我们需要的那部分人,可以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