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开放遇到新挑战和新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当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严峻挑战。
开放型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受到挫折。自从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一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但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却出现了连续7个月的负增长。在沿海发达地区的贸易大省,不少企业出口订单下降,企业开工不足,有的甚至关闭歇业,一些工人下岗。商品和劳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2007年的近20%下降为2008年的6.6%,2009年有可能出现负贡献。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大幅缩减。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8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比上年下降15%,为1.66万亿美元,并预测2009年可能进一步下降30%以上。受此影响,从2008年10月份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连续8个月下降。2009年前5个月,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实际金额累计为340.5亿美元,同比下降20.4%。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的下降,也加大了我国国内增加投资、刺激经济的压力。
国际经贸环境不容乐观,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首先,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自2008年以来,世界各国推出或拟推出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大约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这些措施包括提高关税、贸易禁令、出口补贴以及各种形式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等。发达国家多采取补贴方式,发展中国家多采取提高关税和贸易禁令等传统方式。美国经济刺激方案中公然提出了“购买美国货”的条款。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现象也频繁出现。2008年下半年后,全球反倾销调查发起数量比2007年增加了15%,最终被认定为倾销并课以惩罚性关税的案件增加了22%。尽管在两次20国金融峰会上,各国都承诺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但未能有效兑现。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3月,我国已遭遇40多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性措施的限制,涉及2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其次,我国企业“走出去”特别是海外并购遇到重重阻力。例如,前不久,中国铝业公司收购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的计划,因力拓公司毁约而导致交易失败。再次,尽管我国在对外经贸交往中小心谨慎,尽量避免贸易摩擦,但仍然受到无端指责。2009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国外贸易壁垒年度报告,指责我国利用法规和税务规定设置贸易壁垒,还说我国对保护专利和版权不力导致电影、音乐和软件盗版严重,并对我国农业卫生标准抑制肉类进口和对钢铁业实行补贴进行指责。报告还抱怨我国采取新措施限制外国银行、信用卡公司、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公司的投资。最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例如,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对欧元和欧洲货币的汇率出现升值,2009年3月份后又有波动,未来美元汇率是否会重新贬值?由于美国和欧洲国家采取注入流动性的救助计划,将来是否会引起通货膨胀?国际石油和其他初级产品价格在经过大幅度下跌后,未来走势如何?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触底、世界经济何时复苏?这些不确定因素增加了我国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困难,增加了我们驾驭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难度。
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与保障我国持有的国际资产安全运营的新矛盾凸显。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外汇收入和国际性资产成为我国国民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我国不仅拥有近2万亿美元的官方外汇储备和万亿美元以上的海外国有资产,而且居民和民营企业也有不少外汇资产。这些国际性资产,不管存在方式是金融资产还是实物资产,由于它们都以别的主权国家的货币计值特别是以美元计值,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元和其他西方货币汇率波动更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对我国国际性资产的运营以及保值增值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我国国际性资产的不断增加,其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的问题已经更加突出地提到我国有关机构、企业和居民的议事日程上来了。
坚持通过扩大开放来解决新矛盾、新问题
在对外开放遇到新挑战和新问题的形势下,我们不仅不能动摇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而且还应当坚定信念,通过扩大开放来寻求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办法。
首先,退回去和停下来都是没有出路的。我国在30多年的对外开放中,通过向世界学习、扩大国际经贸交往以及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赢得了开放型经济的空前发展和繁荣。实践已经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当前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是前进中必然要出现的,一帆风顺只是幻想。如果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那就不仅否定了我们自己30多年的成功实践,而且否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如果停下来,对外开放就此打住,不仅解决不了现在面临的新问题,而且还将导致已经开创的开放型经济新局面出现倒退,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遭到损害。
其次,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我们仍然处于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战略机遇期。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贸易量和国际资本流动量都会出现一个时期的下降,但这种流量的起伏变化在长期发展中属于正常的波动。最重要的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机制没有改变,这就是: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并没有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稍有减弱,反而有所加强;国际经济的对话与协调机制以及各种多边和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也在增强。虽然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但贸易自由化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要潮流。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占国际贸易1/3以上,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55%以上。对贸易伙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既损人也不利己;中国经济可能因此而受损,但对世界经济更为不利。因此,贸易保护主义需要认真对付,但它成不了大气候,不必过度担心。
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国际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加剧了国际金融寡头与各国人民的矛盾,但这种矛盾还不足以引起世界性战争,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改革国际经济秩序以及谈判与相互妥协等和平方式,仍是解决这些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我们仍然处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决不能因放弃对外开放而丧失战略机遇期。只有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才能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
再次,只有继续扩大开放,才能把握化解矛盾的新机遇,并提高驾驭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能力。当前,面对外部需求下降以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流量下降的困难局面,如果停止对外开放,关起门来,那就将真正束手无策;如果继续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我们就可能在其中找到新机遇和新途径,从而走出困境。例如,针对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下降,可以通过实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国际贸易融资合作、继续推动企业“走出去”等各种努力,化解困难,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针对外资流入下降,可以通过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内地与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以及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等措施,吸引外商投资。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规模与国际直接投资流量并不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关系。例如,2001年到2003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连续3年下降,而我国吸收外商投资规模却连续3年上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4.9%、12.5%和1.4%。这说明,国际投资总流量下降并不排除某个经济体流量增长和份额上升的现象,关键要看我们的出口商品和投资环境是否具有竞争力。
对于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我们只有在扩大开放的实践中才能逐渐认识和把握其客观规律,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而如果不敢实践,就永远无知。这当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没有代价的成功是不存在的。针对我国国际性资产的安全保障问题,我们不仅提出了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而且采取了货币互换、区域金融合作、跨境交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实际措施,推动国际金融合作。这些初级的合作形式虽然不可能根本解决主权货币与国际储备货币之间的内在矛盾,但有助于缓解世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造成的交易风险,是通向成功道路的铺路石。我们只有一步步地不断迈开对外开放的实际步伐,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中赢得更多主动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