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吗?应该说是。就当前举世瞩目的中铝注资力拓遭毁约和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品牌看,无论成与不成,人们更关心的是收购以后会不会消化不良,可见并购时机抓得挺准。既然咱不差钱,又符合逢低吸纳的并购原则,为什么又会引来嘘声一片呢?说明咱在跨国并购中的确还缺点啥。
中铝注资力拓功败垂成,海内外不少学者归因于大型国企直接收购资源性企业,遭致他国政客猜忌阻挠所致。4年前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遭美国国会否决,理由亦是威胁国家安全。近年来中国对外投资步履维艰,再加上金融海啸,“走出去”一直亏多赢少。有评论指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防范远多于中国对他们的防范。
有趣的是,民营企业腾中并购悍马品牌,美国欢声一片,国内却弹多赞少。原因固然很多,但民企出手并购的确淡化了招人疑忌的 “国家色彩”。“油老虎”悍马是通用9个品牌中萎缩最严重的一个,去年3.8万台销量中,美国占3万台以上。国内销量虽一直在涨,去年也仅售出543辆。当然,如是热门品牌,大概也轮不到腾中出手。默默无闻的腾中通过悍马收购,没日没夜出现在全球各媒体头条,对“走出去”无疑是打了一场漂亮仗。从目前情况看,收购包括悍马管理、设计和经销团队,对腾中一举跃入世界级企业运作好处多多。至于收购后的产业链整合、巨额运营成本及复杂的劳资问题,是腾中的难点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
中铝、腾中两相比较,海外并购欠缺的首先是扬长避短的并购技巧。美国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认为,国内应改变以大型国企为主的海外资源并购做法,由民营企业和中型国企出手并购,以淡化招人疑忌的“国家色彩”。至于并购资金问题,可以借鉴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做法。当年日本98%的石油靠进口,为鼓励民间寻找海外石油资源,日本政府设立国家石油投资基金,由私有公司提出海外石油开发或并购项目书,基金会根据经济判断为项目提供风险贷款。如果勘探项目失败,私营公司不必还债。从1967年到1973年,基金共资助36家海外石油开采公司,使日本海外石油投资从114亿日元增加到2000亿日元。
从并购的具体操作看,国内购前功课欠缺过多。如中铝在力拓并购案中就因预案准备不充分,显得用力过猛。去年2月,中铝已联合美铝共同持有力拓9%的股权,距离否决必和必拓和力拓两大矿业巨头联姻所需的10%仅一步之遥,事实上已占据阻击的有利位置。由于缺乏进一步的并购应急预案,当力拓喘息甫定,转而与必和必拓联手欲谋垄断之利时,中铝无以应对。可行性研究是海外并购最难的环节。一些企业自身缺乏海外调研能力,一味依赖国外中介,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不全面,导致并购后发现上当的情况很多。为此专家建议,应出台一部促进“走出去”的国家性法律,建立境外投资促进中心,政府与企业共担并购风险。
从中海油、中铝等海外并购失败原因看,主要还是中国海外软实力欠缺所致。尽管中国经济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基础差、底子薄,缺乏足以吸引合作者的关键技术和拳头产品,往往只能依靠资金、市场、劳动力等“大路货”硬拼,难以吸引国际优质资产。此外,国家之间的文化认同也很重要。如自由贸易理念最初由西方国家提出,但如今他们并不真正据此行事。比如对中国商品的限制,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设置障碍等,均有悖于自由贸易理念。如果中国求同存异,大力宣扬自由贸易理念,既可促进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增进认同感,又可以给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制造国际舆论障碍,减少海外并购的阻力,增强中国的海外软实力。
世界经济下滑,海外并购成本降低,山西不少民营企业也跃跃欲试。总结近年并购的成败得失,拾遗补缺,可以免走许多弯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