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东师范大学最新出版的初中版《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国飞人刘翔与王军霞一同入选。这也是2005年之后,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的事迹再度被选入了教材。(7月5日《东南快报》)
客观的讲,如果从刘翔为中国田径乃至亚洲田径所取得的突破来说,刘翔入选教科书无可厚非。毕竟直到今天,他在110米栏项目上所取得的成绩仍然是黄色人种的骄傲。
如果按照业内专家的介绍,将刘翔这样的明星选入《中国历史》教材,有迎合青少年心理来的设计理念,那就更变得理所当然。据说,这种在课本中放上青少年喜欢的明星的照片,有利于学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学习兴趣。
我们不否认,在如今躁动的“明星跟风”氛围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角度说,将刘翔在110米栏上所创造辉煌的事迹作为一种激励和鞭策,在青少年教育上继续发光发热,未尝不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
可是,与第一次入选小学教材的众望所归不同,刘翔再次入选教科书,却充满着争议。原因就是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退赛风波。尽管对于“退赛”,其中有很多复杂的权衡以及利益纠葛。但刘翔给国人带来的巨大失望,导致其形象严重受损。如今的刘翔,完全陷入了伤病与复出的反复纠葛中,甚至让人们对其复出或者退役不再感冒。
在如此被动和尴尬的处境里,华东师范大学刻意的拿出刘翔职业生涯的某段辉煌来歌功颂德,并标榜以此来激励学生,有失说服力,明显不合时宜。
入选教科书,不比上个杂志封面,其教育意义以及榜样的作用和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说,对于刘翔入选教科书,我们应该从他创造的辉煌以及未来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入选,对于青少年以及对于刘翔本人的益处与弊端。
没有人知道刘翔的运动生涯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很多迹象表明,刘翔依然在试图重返赛场,重塑辉煌。如今入选《中国历史》教科书,一旦刘翔再造辉煌,那么教科书的一些荣誉显然有缺失,教科书还得修改;而如果刘翔复出后,状态全无,只能以一个过期记录保持者的身份承受着众多赶超者的坐标,那他的运动生涯,显然无法像王军霞那等具备可炫耀的过程和结果。事实上,入选教科书,对于刘翔而言,是在他的肩膀上又堆上一座大山。
当然了,我们可以从教科书编写单位是刘翔母校的角度,理解华东师范大学的某些初衷和亟不可待。但任何事情,都要本着多方有利的原则进行,以避免变成损人利己的自私行为。
我们认为,华东师范大学的想法是本着崇高的教育高度通过刘翔的事迹来维系教育本色,但至少从目前看,这种做法操之过急,对教育而言,对刘翔而言,都是一种强迫,充满着拔苗助长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