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价下调说明了什么
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后,一些地区下调了批发价。对此,社会上有人错误地认为,市场下调批发价,是不认可政府的调价措施,认为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问题。
对此,许昆林表示,新机制规定,国内汽、柴油价格实行最高零售价和最高批发价管理,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确定具体批发价格或零售价格。在市场供过于求时,企业实际销售价格可能低于国家的上限价格。在市场供不应求时,最高零售价格和最高批发价格将发挥作用,防止价格不合理上涨,保护消费者利益。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有些地区市场汽、柴油价格低于国家规定上限价格,这也反映出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向着市场化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根据新机制,“汽、柴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不再设定价格下限,就是为了鼓励经营者之间开展价格竞争,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消费者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他说。
现行价格机制是否符合国情
许昆林说,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是朝着市场化目标逐步推进的。长远看,成品油价格将由市场竞争形成。现阶段,由于市场竞争尚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相对较弱,成品油价格仍由政府进行必要的管理。
去年12月19日,国家出台并正式实施了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新机制坚持市场化的取向,既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又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
他强调,为了避免国际市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国内油价频繁调整,新机制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是连续22个工作日相关油种移动平均价格。就是说,国际市场某种原油某一天或某几天价格变化较大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会调整,只有当国际市场相关油种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国家才可能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以6月30日调价为例,当时参考的基准原油时点价格为每桶68美元左右,比6月1日时点价格上涨了3.7%;但参考的基准原油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在每桶67美元左右,较6月1日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了17.2%。因此,国家有控制地上调了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幅度不到10%。
截至7月7日,参考的基准原油时点价格为每桶62美元左右,比6月30日时点价格下降了10.6%,但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仍在每桶67美元以上,加之考虑到国家在上次价格上调时进行了适当调控,价格未调整到位。
理顺价格是否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许昆林说,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应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当前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都是为了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他说,上述措施与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取向是一致的,促进经济增长绝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他强调,近期国家连续三次提高成品油价格,是按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正常运行的结果。虽然短时看会对下游用油行业有一定影响,但长远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油价是否“涨快跌慢”
许昆林说,社会上流传的国内油价追涨快、追跌慢的观点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国内油价在较长时期内一直低于国际市场。
他说,为了减轻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上涨,特别是非正常的炒作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2003年开始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调控,成品油价格往往是一年只动一两次,国内油价涨幅远远小于国际市场涨幅。
去年,国际市场油价一度涨至每桶147美元的高点,但国内油价从来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去年6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实际上仅相当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83.5美元。
去年12月19日国家出台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后,国内油价与当时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水平是基本一致的,均为每桶45美元左右。
今年1月15日,国家再度相应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之后国际市场油价持续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参考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由1月中旬的40美元左右一路攀升至68美元左右,累计涨幅高达70%,而同期国内油价经过三次上调后累计涨幅不超过25%。
他说,目前国内油价对应的原油价格为每桶60美元左右,考虑去年底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提高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占用了20美元左右空间的因素,采用改革前相同口径比较,国内成品油价格实际对应的原油价格为每桶80美元左右,与去年同期国内油价最高水平是基本相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