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宝时和董成忠的结婚照。南京6·30车祸中,丈夫董成忠不幸遇难,从此夫妻俩阴阳两隔。
6月30日,43岁的张明宝醉酒驾车撞死5人,其实是6条人命,因为还有一个孕妇怀着已7个月的胎儿。
7月6日,遇难者头七那天,上千南京市民,带着哀伤和愤怒,集聚在车祸现场,祭奠亡灵。
酒后驾车,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都会造成伤害;酒后驾车,你所有的自信和侥幸都成为虚幻;酒后驾车,被法律追捕,被社会唾弃……这些唠叨千万遍的道理,其实你都懂。
因为,这些都是常识。
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一端起酒杯,便会不再清醒。常识,哪怕是人命关天的常识,为什么不胜酒力,脆弱得叫人害怕。
本报记者走进的,是一座向酒后驾车宣战的城市。
前天起,安徽省也宣布,凡发现酒后驾驶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一律按上限处罚。
这个上限是什么呢?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酒后驾车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驾车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
不少交警反映,即使依据这个“上限”罚款五百元,对不少酒后驾车者而言也是“毛毛雨”,至于扣证三个月,很多人被查处后,依旧在路上无证驾驶。
而对于醉酒驾车者的处罚,其力度甚至比不上超速50%以上——后者将被吊销驾照,前者充其量“处15日以下拘留”,笔者曾采访过几位被行政拘留的醉驾者,用他们的话说:“里面住的是上下铺,如果不考虑被限制自由,条件跟集体宿舍差不多。”
这样的处罚结果,显然违背立法震慑酒后驾车的初衷。
杭州交警支队机动中队一位民警透露,仅城区这条23公里长的南北高架,因涉酒及无证驾驶被拘留者以年均100%的速度递增,2006年只有30多人,2007年增至82人,去年则达到180人。
除了法律的宽松,单一的处罚方式也引起不少争议。
在国外,对酒后驾车者除了判刑、坐牢,还附带其他惩治方式:
如给你的车牌前面加上特殊字母,让人们“敬而远之”;把你押到医院,专门照料那些事故受害者,还要参观停尸房,让你良心备受谴责;姓名登在报纸“酒醉与入狱”的大标题下示众;刑期“化整为零”,判你每年入狱1个月,让你年年受监禁之苦……等等。
曾有人建议,国内对酒后驾车的处罚手段应更加多样化,比如让他在路边挂上红袖章协助交警执勤一个月,接受公众“目光审判”,教育效果可能比拘留几天还要好。
当然,仅仅靠罚是不够的。
中国的酒文化太强势,饭局一开,推杯把盏,不喝酒似乎就少了交情,少了气氛,加上“喝一点问题不大”的侥幸,往往情不自禁,一发而不可收。
刚刚逝世的迈克尔·杰克逊有一首风靡全球的《beat it》,意思是“远离它”,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曾亲自打了三次电话,请迈克尔·杰克逊把这首歌,用在告诫青年人不要酒后驾车的公益广告中。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应该是现代人的一种自觉,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人人都这么想,这么做,便会成为社会风尚。
如果你看见别人喝酒开车,请劝阻他;如果对方一定要开,你可以鄙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