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日,《中国青年报》发文率先曝光山东临沂网戒中心内情和“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的治疗网瘾模式,他在网瘾孩子的太阳穴或手指处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的治疗方式,引起众人一片哗然。连日来专家意见、法律顾问、网友声讨此起彼伏、纷至沓来。网瘾是否可被视作精神疾病?电休克疗法究竟是怎么回事?网瘾少年的人身权利是否受到侵犯?这些问题都是争议的焦点所在。
看到网络成瘾一词,笔者立马想到昨日《反思“开心”虚拟社交》文中提到的“虚拟社交依赖症”,想必这也算网瘾一种。于是诚惶诚恐翻查了我国首部经专家认证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又做了杨永信的网瘾测试题,惊觉自己早已沦为了瘾君子,哀不幸叹不争之余,却转念想到貌似很多人都符合成瘾标准。中国现有网民2.53亿,交叉前不久统计出来的全国过亿精神病患者,估计网民在其中做了很大贡献。究竟还有多少人需要被纳入治疗范围?在此迫切恳请杨主任先做好确认诊断,然后再治疗,而不要急着给孩子们“上电刑”。
说到疗效,杨称用1~5毫安电流通过脑部,来稳定和控制患者情绪,是其独创的“醒脑疗法”,对患者不会造成危害。而实际情况是如何呢?一些已经“康复”出院的孩子在网上发帖说出痛楚,有的甚至称想要报复;还有帖子分析,院方用电休克“促和谐”,以应对每月的领导视察和媒体采访。杨主任的所谓“独创”,难道就是利用这种激起孩子恐惧心理的威吓手法,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如果真的这么有效,建议他先电电自己,治好自己的吹牛瘾和赚钱瘾。
前几日,杨永信对中青报的报道提出严正抗议,对将孩子绑骗送治等事实百般辩解,却对自己网戒中心的“没有批文,因为没有上报”、患者收治的合法性等问题避而不谈。在网瘾是否应被界定为精神疾病尚存争议,以及缺少相应鉴定标准的情况下,就擅自收治疑似网瘾患者,这是对孩子和家长极大的不负责任。更让人气愤的是,他竟然还以救党救国、净化社会的崇高理想自居,一面收取高额的治疗费用,这样“做婊子立牌坊”的行为实在令人作呕。
此刻脑子里一直浮现《飞越疯人院》和《发条橙》的电影场景,两部影片中都涉及到电击治疗,而杨式疗法更像是后者的真实写照。片中那位叫阿历克斯的少年犯,入狱后接受了电刺激厌恶治疗,被改造成了完全丧失作恶能力的“新人”。重返社会后,他曾经施恶的对象以同样的恶对他施予了报复,他却毫无反抗能力。导演库布里克想要表达的主旨是:当选择做好人或坏人的权力被剥夺后,人们是否还真正享有人权?当然了,我并不是赞同拿人权当作恶的尚方宝剑,如果是这样我就成了美国。但正如熊丙奇所言,网瘾少年也有自主性,他们也有自己的权利。网瘾不是天生的,父母教育不当也有责任,二者之间严重缺乏沟通是关键。如果我们倾听一些网瘾少年的心声,会发现他们反倒不能理解家长的焦虑,不明就里就被骗到网戒所,继而遭受莫名其妙的电击。究竟谁的心理更不健康?还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笔者说不清楚,但是值得大家思考。
扯多了,话说回来,好在这个世界还有质疑、批判、秩序和人性关怀,好在还是理性多于胡闹,否则被杨主任电休克成了上发条的傻瓜,也未尝不是逃离社会大疯人院的一味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