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围绕宿迁的网络言论颇多,特别是对宿迁的“5.30案件”沸沸扬扬,莫衷一是。我在昨天的领导干部会上表明了观点:要正确对待网络言论监督,以网络言论为镜,无论是机关单位还是干部个人都要经得起真实网络言论的评说,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干事。因此,宿迁去年开始将干部的《年度述职述廉报告》全文上网,接受网民公开跟帖评论,并永久保留,让群众时时听其言、观其行、看其变,这已经形成了制度性的安排,这对干部的压力和约束无疑是大的。
网络舆情象镜子的功效,在于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发现问题、揭露矛盾甚至暴露腐败,我们真该很好地利用这个工具与平台,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惩治腐败。象发生在今年4月21日泗洪县青阳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殴打、侮辱计生对象的帖子在网上流传,许多网友要求对此事进行严肃认真的调查。泗洪县委立即进行了认真调查,严肃处理,镇党委副书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计生办负责人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调离计生系统;相关责任人分别被刑事拘留和被治安拘留。尽管我非常重视网络言论,并经常将其中的一些跟帖拿到常委会上、干部大会上念给大家听,批给部门办,但恕我无力一一对应回帖,我并不主张将网络作为反映问题、揭露腐败的主渠道,因为我们有专门的网上信箱,专门的纪律监察机关,不能废弃机器用零件。
网络舆论也有两面性、从众性。一件突发事件,往往会有瞬间海量跟帖,理智与非理智混杂,建设性与破坏性交织,一时间旁观者有眼难辩真与假,当事人有口难说是与非,形成“快意恩仇”,“网络审判”之局势。更为恶劣的是有人借机借机散布对社会不满,借机对人身攻击,移花接木地拼贴照片,无中生有造谣惑众,越吸引人的东西越有市场,越大胆的言论越能抓住人,匿名拍砖走人,雷人一下开溜,因此,对网络依法依规进行监管和处理十分必要。
宿迁“5.30案件”网络舆情跟帖几乎是“一边倒”,不相信到场记者的真实新闻,相信道听途说的发帖,指责政府拆迁不是,为杀人者叫好。但为什么不想一下,拆迁公司人员并没闯入被拆迁者家庭,也没未经法律程序强制拆迁,三名持刀行凶者就能造成一死六伤事实,不管这以前有什么纠葛,情感能代替法律吗?被拆迁者有利益诉求,被砍杀者也是鲜活的生命。
对此,我们还要回到现实的世界来,坚持依法办案,公平正义,按照法律程序迅速查清事实,是什么问题就处理什么问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决不姑息纵容,也不坦护遮掩,坚持以法律为准绳,给社会一个公正公开的结论。
网络舆情真是新事物,也是好东西,领导干部要善于与网络舆情打交道。百忙之中的胡锦涛、温家宝也经常上网与网民交流,坦陈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了解网民关心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听取意见和建议。更何况我们基层干部更要直接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办好群众实事。对网络舆情热情面对不回避、真诚相待不敷衍、满足信息不推诿,真正尊重网络民意,坦诚对待网络民意,多与网民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