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孙承斌、李亚杰、谭浩、赵超、陈菲)中华民族,一位伟大而慈祥的母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她孕育出了五十六个英雄民族,共同捍卫着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书写着灿烂的中华文明。
民族团结之树常青,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乌鲁木齐“7·5”事件的危急关头,各族群众休戚与共、携手相助,手足之情感人至深,再一次显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真理--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五十六个民族血脉相连、风雨同舟,必将战胜任何艰难困苦,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1963年,一名刚从扬州医专毕业的青年,满怀希望来到高寒缺氧、风沙肆虐的帕米尔高原,在海拔2100米的乌恰县做了一名医生。
几十年来,高原恶劣的环境没有吓退这名来自江南水乡的柔弱汉子,他视柯尔克孜族牧民如亲友,兢兢业业地在西部边陲的高原上救死扶伤,亲手把自己的皮肤割下来移植到民族兄弟身上,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回少数民族同胞的衷心爱戴。
他就是已经退休的原新疆乌恰县人民医院院长吴登云。抚今追昔,像吴登云这样折射着血浓于水的民族关系的感人故事在天山两麓有许许多多--
23岁的汉族姑娘王燕娜为身患晚期尿毒症的18岁维吾尔族学生毛兰江无偿捐肾;
白克日·卡依尔为救落水的汉族儿童纵身跳进湍急的水中,献出宝贵生命;
阿布力孜·努来克真情收养汉族弃婴;
在地震中达吾提·阿西木不顾家人安危去救乡亲……
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汉族兄弟姐妹为少数民族同胞给予点点滴滴的爱,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也一样把赤诚的心扉敞开,把满腔的关爱给予汉族亲人。
不管是风雪泥泞,还是杜鹃红遍,每月至少两次,西藏亚东县下亚东乡仁青岗村藏族阿妈次仁曲珍、德吉和普次都要穿行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艰难山路上,为了给建在山巅的解放军边防哨所送上新鲜蔬菜和转交邮件。
这条崎岖的山路,三位藏族阿妈一走就是20多年,走出了汉藏同心的民族团结赞歌。
上世纪80年代,因为被边防官兵们的艰苦生活和奉献精神所感动,次仁曲珍、德吉、普次三位藏族姑娘开始了结伴给亚东边防哨所送菜、转交邮件的漫漫行程,20多个春秋寒暑,三人从风华正茂的阿佳娜(姐姐)一直送成两鬓斑白的老阿妈,始终不变的是她们艰难而坚定的上山步履。
在这条路上,德吉阿妈曾经因为躲避暴风雪在一个山洞中待了5个小时,第二天抵达哨所时成了“雪人”;带着女儿次结一起送菜的次仁曲珍阿妈遭遇过骇人的狗熊,母女俩硬是用一只手电筒吓退了狗熊……
每当三位藏族阿妈的身影出现在哨所时,官兵们一声声“阿妈”叫得好不亲热。
在我国唯一的塔塔尔民族乡--新疆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民族乡,60岁的塔塔尔族牧民拜肯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拥有当地塔塔尔族牧民中最阔绰的住房和暖圈,他的“家庭发展规划”更是让乡里的领导们佩服不已。
塔塔尔族,大多数居住在中亚诸国和俄罗斯境内。自19世纪由伏尔加河流域迁居我国后,塔塔尔族便与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一起在天山脚下繁衍生息。
“1984年,我和妻子从大家族里分出来单过,为了发展自己的家庭,我主动从山上赶着马车下山定居。那时,其他的塔塔尔族牧民还在大山深处到处转场呢。”相对于不少目前还在“逐水草而居”的塔塔尔族牧民,拜肯25年前的“家庭发展规划”,现在也不过时。
在拜肯的“家庭发展规划”带领下,这里的各族人民的日子过得如火如荼。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团结的友情和信心从涓涓溪流汇聚成滚滚波涛。
白玛店是个非常“年轻”的小村子,只有6年的历史。2000年6月,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的易贡发生洪水灾害。为了保障包括尼玛措一家在内的农牧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地政府作出整体搬迁的决议。
门巴族妇女尼玛措的家在西藏林芝县更章门巴民族乡的白玛店村,离318国道只有几步远的距离。“我们那边的海拔要低一些,农作物一年可以种三季,这里只能种一季,我们都担心搬出来后种的粮食不够吃。”尼玛措说,“后来,我们特地跑下来‘考察’。看到政府为我们盖的新房子和分给我们的地,我们放心了。”
目前,尼玛措像所有西藏人一样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从一望无垠的草原到美丽富饶的边疆,从碧波滚滚的南海到白雪飘飘的北国--
五十六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们的情谊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氛围中愈加深厚。
共发展、同奋进、手挽手--哈萨克族的谚语说得好:“离群的羊会被狼吃掉,兄弟团结有马骑,妯娌和睦有饭吃。”
这是一块特殊的牌匾--“民族团结示范村”。
这块牌匾背后,记录的是各民族鱼水一家亲的感人故事,让云南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腊者村的布依族群众为之骄傲和自豪。
制订规划、纳入计划、安排专项资金、优惠贷款、出台特殊政策和措施……腊者村党小组18名党员每人挂钩帮扶1户困难户,引导群众充分利用腊者村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发展冬暖式早瓜、番茄、辣椒等蔬菜种植,成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新型产业。
如今,这个曾经穿衣吃饭靠救济的布依族小村庄,在各族人民的关爱下,走上了一条由穷变富之路,昔日封闭落后的村寨焕然一新、蒸蒸日上……
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一家亲。正如在阿克苏的商人马长征所说:“在新疆长大的人都知道,在这里没有哪个民族可以不依赖其他民族而获得发展。”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地处我国最西部的帕米尔高原,生活着我国60%以上的塔吉克族同胞。在这里,即使住在最偏远的深山峡谷中的塔吉克族孩子,也能在现代化学校里“应学尽学”。
树阴下是教室,石头当凳子,沙地当黑板,一根木棍就是粉笔。回想多年前,这里只有“马背小学”、帐篷小学等共60多个教学点。“过去,我上学每天要骑骆驼,一天来回花2个小时。”来自达布达尔乡热斯卡姆村的六年级学生吾拉木说,他的家乡距县城近1000公里。
执教20多年的热斯卡姆村民办教师帕尔瓦尼·力提甫说,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各族同胞的帮助下,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里也建成了南疆最大的寄宿制学校,孩子们纷纷走出大山。
民族政策铺坦途,双手筑就幸福路。
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把关怀和生机送到了曾长期闭塞的边疆民族村寨,众多少数民族同胞一样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丰硕成果。
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思恩镇文化村下兰屯的科技扶贫良种牛培育基地里,28岁的毛南族管理员谭劲仕说:“我们利用政府提供的培育技术,每年向100多户贫困家庭提供用来喂养的小牛。”
在位于云贵高原东南麓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菜牛养殖业覆盖全县30多万农业人口中的20多万人,人们用香猪、香鸡、香鸭、香牛、香米等“五香系列”来形容这里的特色产业,而毛南菜牛则是与“五香”并列的地域特色资源。
目前,环江县的香猪、菜牛养殖业已经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产业化道路。
回眸改革开放30年,沿海地区的高速发展,增加了国家支持边疆民族地区的实力,边疆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日益发挥着对沿海和内地的重要支持作用。
滇西南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一个德昂族寨子叫“上帮村”,就是“上海帮助的村子”。
上帮村位于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全村40户185人,原来居住在交通偏僻、信息闭塞、远离生产基地的帮外老寨,多数人住在低矮的茅草房中。
2006年,帮外新寨列入上海市对口帮扶德昂族的项目村。在上海市的帮助下,帮外新寨修起了进村的石子路,建成砖木结构的德昂民居33户,有37户农民家建起了沼气池、节能灶和卫生厕,发展茶叶套种坚果170亩、香蕉种植100亩,村民的生活水平一年胜过一年。
为了表达对上海的感激之情,村民一致同意把寨名改为“上帮村”。
共发展、同奋进、手挽手--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中,各民族形成了团结互助的新型关系。“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识。
2009年3月16日,2名群众抬着一位昏迷的藏族老人来到武警西藏总队医院急诊科门口。
“赶快抢救!”正在查房的医务处主任金峰迅速安排医护人员对老人进行B超、抽血、透视等检查,初步诊断他患有严重的肝硬化伴重度腹水、心衰等疾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这位名叫索朗坚才的孤寡老人已70岁高龄,没有钱交住院费。
“我们是服务人民的医院。”医院院长张耀仓说。医院毫不迟疑地对索朗坚才进行治疗,并派1名护士进行特别护理。
索朗坚才病情好转后,医院党委又给他特批了1张免费医疗卡,全院官兵还自发为他捐助了1万余元的生活费。老人拿着钱和医疗卡,眼里噙满了泪水……
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五十六个民族的情谊,就像青藏高原7月的阳光,火热、灿烂……
同繁荣、共未来、肩并肩--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让人倍感亲切:“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在乌鲁木齐“7·5”事件中--
人们不会忘记,“在那种情况下,冒死也要救助汉族兄弟”。近60岁的买买提·克热木和同事朱来提·亚森整晚未眠,一起救助保护了22名汉族群众。
人们不会忘记,“此时此刻,坚守就是一份责任。”头发花白的乌鲁木齐南站客运员哈斯也提大姐,为确保每一个旅客顺利上车,连续工作三天三夜。
人们不会忘记,“我得到的帮助远远超过我受到的伤害。”众多的维吾尔族群众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帮助上海南汇中学教师赵敏东和妻子脱离险境。
“多少年来维吾尔族和汉族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不会因为‘7·5’事件受到伤害。”在位于南疆阿克苏市郊的依干其村,51岁的维吾尔族农民阿不都克依姆·伊不拉音说。
经历春夏秋冬,走过风雨彩虹。五十六个民族在相互依存、休戚与共中拥有了共同的血脉和感情。
去年3月14日,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当天晚上,一对汉族父子在拉萨林廓东路被暴徒烧伤。接到急救电话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医生洛桑次仁和急救小组成员一起前往现场抢救。在去医院的途中,暴徒开始攻击救护车,洛桑次仁把已经昏迷的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并把头戴的安全帽交给孩子父亲,自己反被暴徒砸伤头部。
同样是在“3·14”事件中,无党派爱国人士洛桑山丹冒险营救百余汉族、回族同胞,感动了无数人。“我们是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互相帮忙是应该的。”洛桑山丹这样说。
把我的心给你,我们是兄弟姐妹。
把你的心给我,我们就亲如一家。走进新疆军区某团民族六连,就走进了一个多民族大家庭--
连长叶尔兰,哈萨克族,来自风景如画的北疆阿勒泰哈巴河县;一排长艾尼瓦尔,维吾尔族,家乡紧靠闻名遐迩的南疆柯尔克孜千佛洞;副指导员道力刚,蒙古族,来自西部边陲的博尔塔拉草原。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
一个不满百人的连队由13个民族的官兵组成,所以六连又叫民族六连。每年新兵入营,六连都有65%以上的战士不会讲汉语,于是,一项坚持多年的活动--“双语”学习,打开了六连官兵的心灵之窗。
“双语”学习,就是少数民族官兵学习汉语,汉族干部学习维吾尔语。每周半天“双语”学习雷打不动;“日识一字、周练一歌、月习一文”成了传统;“双语”晚会、演讲比赛,点亮了连队的文化风景。
用六连官兵的话说,不管是谁,不论来自哪个民族,只要到了六连,就到了一个家里,都是亲兄弟。
和睦亲如一家,团结坚如磐石。在怒江大峡谷北端,有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叫丙中洛。
78岁的傈僳族老人余干青有个很特别的家庭:他的大儿子和五儿子娶的是藏族妻子,三儿媳妇是怒族,只有四儿子娶的是傈僳族妻子,一家人分别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和藏传佛教。
“虽然民族和信仰不同,但不影响我们和睦相处,我们还相互学习各自民族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余干青老人高兴地说。
少年有志,国家有望。2009年6月1日清晨4时,北京,天安门广场。随着红日初升,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五十六个民族的小伙伴面对国旗翘首瞩望、庄严敬礼,来自西藏墨脱珞巴族的小姑娘桑杰拉姆动情地唱起国歌。
去年10月,中关村三小启动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邀请全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小伙伴“六一”儿童节欢聚北京。中关村三小的同学们通过义卖、募捐和收废品筹集7万余元,为小伙伴筹集路费。“六一”期间,五十六个民族的小朋友们参观了颐和园、北京动物园海洋馆、奥林匹克公园、水立方、天安门等。11岁的桑杰拉姆说:“这个‘六一’,是我过得最快乐的节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放眼祖国,五十六个民族兄弟姐妹正以平等的地位、主人翁的身份携手并肩创造新生活,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