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7月16日电(记者钱春弦王立武朱青)邓小平是中国旅游业的倡导者、开拓者、决策者和直接推动者,是中国旅游理论的奠基者。“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旅游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自觉贯彻党中央关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的决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都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日前在由国家旅游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共同举办的邓小平“黄山谈话”30周年纪念大会上如此说。
冷溶说,回想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旅游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几乎不占位置,我们对世界生产力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缺少了解,还没有认识到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当时,对这个问题认识最早、最深刻、最透彻的是邓小平。
1978年11月,邓小平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新加坡,他了解到,这个面积只有587平方公里、人口仅230万、规模相当于上海十分之一的国家,每年能够吸引200多万外国游客,一年仅旅游收入就高达10亿美元。而当时,中国的旅游业还处在“吃皇粮、搞接待”的阶段,1978年的旅游外汇收入只有2亿多美元。邓小平敏锐地看到了发展中国旅游业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并逐渐形成了发展中国旅游业的战略思想。
邓小平认为从国际经验和世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看,从中国搞现代化建设资金紧缺、就业压力大的实际看,中国的国民经济必须调个头,先搞投入少、赚钱快的,而旅游业就是这样的行业,大有文章可作。为此,他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当作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提出要从整体上谋划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来搞,包括城市建设规划、道路交通、文化产品等都要考虑进去;提出要解放思想,打破僵化,大胆改革,用管理经济的办法、用企业的办法来管理,特别要注重培养和使用旅游人才;提出要学习国外旅游业的先进经验和经营管理方法,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智力,尽快打开旅游业的局面;提出搞旅游关键是搞好服务,第一位的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出要通过旅游达到富民的目的,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尽快好起来;提出要重视保护旅游资源,搞好绿化,治理污染,美化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