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冠以“网友曝”的新闻很是多。有网友曝“湖北29岁市长清华研究生导师年赚千万,只顾赚钱和外出讲课,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网友曝“广东省妇联单位家庭杂志社以‘吃水果’名义开出100多万元虚假发票”,网友曝“发现中石化大楼1200万的天价吊灯”,网友曝“昆明最腐败科级官员400万豪宅随便买”,网友曝“山西某大学60对教工夫妇为分房假离婚”……
刊发这些新闻,既有地方都市报,也有严肃的地方党报——类似挂着“网友曝”名头的新闻,正在媒体大行其道、泛滥成灾。广东和四川甚至有媒体开设了刊载“网友曝新闻”的专版,专门从网上寻找这样的新闻线索,不经调查就把网帖曝光的信息当做新闻原封不动地搬到新闻版上。“网友曝”式报道,不仅成为一种文风,甚至已成为一种舆论监督新文体、新范式。
纸媒记者不经严谨的调查和细致的核实,就以“网友曝”的叙述方式将网帖内容当新闻报道出来,这是一种违反新闻专业要求、很不负责任的行为。靠“网友曝”去剪辑新闻,是一种非常浮躁、很恶劣的新闻文风。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民众掌握了传播主导权和话语权的时代,传播不再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而是多中心、非线性的传播。网络技术降低了传播门槛和传播成本,普罗大众第一次真正掌握了传播的主导权,人们不再只是被动地等着政府发布信息,只要能有一台电脑与一根网线,作为“自媒体”的个人,就能成为信息发布的中心,在网上发言和发布消息—这对纸媒不是冲击,而是福音。因为网络能突破许多信息瓶颈,使记者获得更多的信息源和新闻线索。以前记者很多时候只能借助政府渠道和关系网获得报道线索,而如今却能借助网友的曝光,获得政府豪华办公楼、官员公费旅游清单、史上最牛官员别墅等丰富的线索。不得不感谢这个伟大的网络传播时代,感谢那些“公民记者”,使记者掌握到过去根本不可能掌握的信息源。
但对这个新闻富矿,这个诱引着记者职业冲动的信息源,纸媒一定不能失去职业判断,不能被网友曝光内容的新奇和刺激冲昏头脑,一定要当好把关人的角色。以纸媒的严谨捍卫新闻的品质,保卫新闻人的荣耀,守护新闻纸的公信力。
“网友曝”的叙述方式和报道文风,就降低了新闻纸的公信力。网友曝光某些信息,这是他在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和表达权,当然也是他的责任,他要为他的曝光承担责任,发布假消息了、诬陷他人了或者无中生有了,他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网友曝什么,这是网友的事,当记者看到这样的新闻线索时,就不能陷入网友曝光所预设的判断和逻辑,被不明来源的网帖牵着鼻子走,被那种愤怒的情绪所感染,而要有自己理性的判断。将这样网帖内容搬到新闻纸上时,就更应该非常慎重了。没有确切的新闻源,不经过细致的调查,没有靠得住的证据,就不能当做新闻报道出来。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性,事实都不确定,还能叫新闻吗?
网友当然是可以曝光丑恶的,但当记者将这样署着自己名字的新闻报道出去时,就不能“网友曝”了,而应该亲自调查和核实,新闻叙述的方式就要由“网友曝”转换成“记者调查发现”,网友曝光的信息,要经过记者核实才能写到新闻纸上——这不仅是叙述方式的转换,更是赋予了网帖内容以新闻的生命。可许多“网友曝”式新闻,缺乏这种叙述的转换,我真惊诧于一些记者的大胆,网友怎么曝,他就敢怎么写,没有自己的调查,纯粹是对网帖的剪贴加上其他网友的评论。比如“网友曝湖北29岁市长清华研究生导师年赚千万”这条新闻,绝大部分内容摘自网帖,那个导师拒绝采访后,记者就放弃了对网帖真实性的继续调查,当做新闻报道了出来。
“网友曝”式报道的实质,就是不核实先曝光,再倒逼事主公布相关信息,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操作方式。不错,有时候这样的报道确实会倒逼出真新闻,最终结果也证明网友所曝不假——但这样的“成功经验”并不能证明新闻就能这样写。实际上,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传播的无序性,网帖内容很多时候乃网友编造。比如,前段时间的“医药代表艾滋传言”、“钞票抽不让座女”、“山东聊城某燃气公司的公关维护计划”等等,最终都被证明是假新闻。纸媒不能玩飙车式曝光,不要以为冠以一个“网友曝”,当最终证明是假新闻时就可以把责任都推给网络。只要刊登在新闻纸上,媒体和记者就得为其真实性负责,为刊登了“假新闻”而蒙羞。网络鱼龙混杂,担当舆论监督尖兵的同时,也越来越成为一个虚假信息的大酱缸,记者对网上那些充满新闻诱惑的“网友曝”,一定要保持新闻人的理性判断力。
网络与纸媒配合进行舆论监督,应该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而不能在浮躁中强化各自的弱点——这一点,纸媒尤其要当好把关人的角色。不靠谱的“网友曝”在纸媒大行其道,任由这种浮躁的新闻文风盛行,最终只能伤害到整体的舆论监督生态,网络和纸媒的公信力都会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