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苏州七月二十二日(记者 周建琳)二十二日九时三十六分过后,中国长江流域各地数亿人迎来了盼望已久的“黑暗五六分钟”,尽管天公不作美,长江流域很多地方都下雨,普通民众无法观测到百年一遇的奇观。但这瞬时黑暗却足以让人们震憾。
曾几何时还是人见人怕的天文现象在中国已经演变成了民众难得一遇的视觉盛宴。而这短短几分钟的奇观更是引发了数亿元的“日全食经济”。同时,也忙乐了中国的天文科普工作者。
“这次日全食是让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认识天空的好时机,更是进行天文学知识等科普宣传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碾转于长江流域几个城市讲课的方成这段时间很忙很乐!
身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副主席,方成为这次日全食引发的科普热感到高兴。他说,这一次,长三角各地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天文知识科普活动,政府非常重视,加上媒体报道,长三角这带可以说是成功“扫盲”:每个人都知道今天有日全食,有的甚至对日全食形成原理、观测注意事项等一清二楚。
“日全食观测活动,生动而有趣,青少年会很感兴趣,能够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很多联想。青少年从日全食起步,接触科学、了解科学,从而逐渐热爱科学,也许其中一些人会因此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方成希望,家长、学校不能因为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扼杀了他们对于科学的关注和兴趣。
“在国外,科学普及做得非常好,很多国家的天文台都定期向公众免费开放。”方成呼吁,随着日全食观测活动的结束,不要让天文观测仪器等科学研究设备束之高阁,学校、政府、社会都应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全民热爱科学的氛围。
“激情逐日”最大收获是科学“扫盲”。方成期待,日全食带来的“科学热潮”成为一种常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