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7月15日《京华时报》报道,去年年底以来,湖南省蓝山县委县政府两次下文为开发商销售百余套住房,并摊派到行政事业单位。此项政策也给出了足够的筹码———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到8万至12万元;个人首次购房,免征印花税,住宅契税税率为1%,商铺契税按现有税率征收后由县政府按现有税率的50%给予补贴等。
地方政府救楼市的方式有很多种,发文卖楼的估计算很没技术含量的,真正厉害的是请出所谓专家学者,弄出一批“调研报告”,借助媒体工具宣传造势,同时对捂盘惜售、假按揭等现象视而不见,不怕房价弄不上去。只是,不论哪种方法,他们都忽略了地方政府托市的潜在风险,在实体经济向好有限的前提下,楼市过于狂热,难免引发资本市场逆动,激活楼市投机暗流,这在当下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正因此,一方面,客观上使得最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融资更难,实体经济肌体恢复“缺血”,另一方面,加大金融信贷等风险,一旦楼价归位,泡沫挤出,断供等问题必将继续涌出。况且,如果政府出面,那么房子一旦出现问题,法律上恐怕也得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其实,房价高一点低一点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只要市场调节机能是健康的、有序的、合乎规律的,没有谁要和开发商过不去。怕就怕行政之手横插过来,搞得价格机制失灵,房价只涨不跌、或长涨短跌,如此下去,开发商就成了包赚不赔的职业,房地产业在事实上也就成了地方政府参办产业。这在居住权还是地方政府的头等责任、房地产市场供求长期失衡的当下,是尤其值得警惕的。
谷贱伤农,房价太低,自然也要让开发商伤心。但在波谲云诡的房市,成本收益成迷,地方政府角色不清,这样的房价起码很难说是正常的、合理的,因此百姓一直很伤心。在宏观经济刚刚企稳的今天,楼市单边激进不是一件好事情,地方政府须辨清屡扮房托的危险,着眼长远,立足民生。(宋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