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日前公布一条消息称高考居浙江省文、理科前100名报考该校者,可获得20万元的重奖。消息一出引发众议,网民因此称其为“史上最阔高校”。截至昨日,学校已经招到了7名江西高分考生,奖励措施为减免学费不等。(据《钱江晚报》7月7日报道)
设置巨额奖学金吸引优秀生源,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远的如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每年都会通过奖学金制度招揽各个国家的优秀人才,近的如香港的一些大学,近年来也面向内地考生设立了高达40万元的奖学金。教育厅的官员也表示,奖学金的上限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属于高校自主权范畴,所以也不存在违规的问题。
之所以引起一些争议,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种“不习惯”,对高校与巨奖联系在一起过于敏感。譬如有人担心“巨奖”不如“名校”有吸引力,此举可能招不到优秀考生。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因为两者并不冲突,“巨奖”不过是给了广大考生多了一种选择而已。还有不少人质疑浙师大此举是在搞噱头、作宣传,这样的指责未免也太过挑剔了,在高校之间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即便是出于宣传的目的,恐怕也算不上是一种罪过吧,更何况,人家做出的是真金白银的承诺。
我愿意由衷地给浙江师大“巨奖招生”一些掌声。对于网友称其为“史上最阔高校”,我们其实可以作两种解读,从绝对值上说,地处金华的一所师范类大学,肯定只能“泯然众人矣”,但从招生资源的投入上说,浙江师大“史上最阔”应该是当之无愧。比较之下不难发现,浙江师大对生源质量的重视。这实际上体现出一种办学理念,放置于国内高校普遍重视硬件设施大兴土木的现实语境下,这一理念的彰显尤显珍贵。
高校应该“阔”在哪?不是价值数百万元的大门,不是豪华的高尔夫球场,更加不是不惜举债圈钱扩地,而是教学质量是否过硬,是否有拿得出手的学术成就,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生源是否优秀上,高校最终比的是软实力。在这一点上,浙江师大开了一个好头。
巨奖招生还是对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的一种纠偏。对于“北大一个班有20多个状元”的现象,有识之士早就有过担忧。这种优秀生源过度集中的问题,不仅不利于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也十分有害。但不可否认,“名校”的金字招牌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仍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打破这一固有格局,一方面有赖于教育政策的引导和教育资源投入的均衡,另一方面则必须依靠普通高校自身努力,结合现有条件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尝试。这种“抢生源”的氛围一旦形成,对教育现状无疑会起到一种激活效应,尤其是对在生源竞争上处于劣势的师范类高校而言,是一条可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