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30日电 自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保持快速增长,对促进经济回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物价下行态势也很快得以遏制,通缩预期显著缓解。
央行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需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物价变化进行动态微调。同时,针对当前通胀预期有所显现的状况,未来需要把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适宜、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我国果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经济回暖奠定有力支撑
去年三季度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出现新情况、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国民经济加速下行调整,下滑速度之快超出预期。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取向,迅速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措施。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有力的措施,及时释放确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信心的信号,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和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2008年9月份以来,央行适当调减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四次有区别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合计调减2-4个百分点。五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累计下调1.62个和1.89个百分点,较大幅度地降低了经济主体融资成本。此外,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大项目、“三农”、中小企业及消费等扩内需保增长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
在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及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下,我国经济在今年二季度出现企稳回升的好势头。二季度GDP增速已接近8%,较一季度上升1.8个百分点。
政策起到的积极效果得到了国际上的赞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虽然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重击,但中国政府采取了迅速而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些政策对促进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货币政策得到有效传导通缩预期显著缓解
总体看,2009年以来,我国货币信贷增长较快,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以下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截至上半年,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28.5%,分别比上年末和一季度高10.6个和3.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24.8%,分别比上年末和一季度高15.7个和7.8个百分点。
――6月末,人民币贷款增长34.4%,为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分别比上年末和一季度高15.7个和4.7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贷款7.37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
――从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看,基础设施行业和中小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5月末,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8.6%,比上年同期提高18.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逐步提升,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增长31.3%,比上年末高17.8个百分点。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政策配合有效,政策传导通畅,在需求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货币、财政和产业政策的拉动下,我国通缩预期已是明显缓解,通缩与衰退相互强化的风险及时得到遏制。虽然近期主要物价指数从同比看仍处在负值区间,但剔除季节因素后环比CPI、PPI已分别自3月和4月起出现正增长。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当时若不及时出台政策刺激措施,可能陷入通货紧缩与经济下行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从一揽子经济刺激措施出台之后的效果看,物价下行态势很快得以遏制,通缩预期显著缓解,市场信心明显增强。
通胀预期有所增强货币政策将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总体回暖、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的大背景下,国际初级商品价格总体大幅上涨,国内资产价格反弹,这些迹象一定程度上表明通胀预期有所增强。
央行调查统计司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国内需求继续回升、流动性持续宽裕的情况下,当前通胀预期有所显现。预计物价将会在下半年走稳,并存在反弹可能。
“美元在中长期内存在贬值可能,会抬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这会给我国带来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经济学者张其佐指出,伴随经济企稳回暖,一般会出现物价水平的相应回升,这就要求货币当局应把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围之内。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外部需求依然疲弱,国内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在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下,产能过剩及需求不足仍可能构成价格下行的压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物价变化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他同时强调,要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而不是规模控制的方法,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增强可持续性,满足促进经济回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