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
|||||||||||
据介绍,培训采取分散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骨干培训与分批轮训相结合、分类测评与统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合格者由昆明市“三普办”颁发合格证书,未通过的要进行补训补考。培训考试结果将作为公务员年终考核和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并逐步建立完善“三普”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50周岁以下的在职公职人员必须进行“三普”教育培训,这一措施受到了昆明干部群众的热烈关注,有人支持有人质疑。 “昆明的国贸中心就在我们官渡区,经常会有东盟国家过来办展览、搞交流,从长远来看,掌握几门外语肯定是有好处的。”昆明市官渡区文明办副主任张玉洁支持“三普”教育培训。张玉洁认为,公职人员有所侧重地学习,这种示范效应也有利于在社会上营造一种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 “这点学习的压力不算很大。”昆明市信访局副局长李旭升说,“有人认为,现在来搞外语培训,一是跟实际工作有些脱节,二是加大了工作量。这种想法虽然可以理解,但市里并不是要大家精通这几门语言,而只是要求掌握几百句日常用语。” 培训外语该不该一刀切?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朱耀顺认为,云南地处边境,提倡公务员学外语,本身是个好事,也是很有远见的考虑。但无论学什么语言,熟练和应用是关键,在培训的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地创造实践机会。学习外语需要多听多说,一旦丢下很容易生疏,学了不用相当于白学。(记者胡洪江)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
陈新科
|
|
相关稿件 |
404 Not Found |
最热新闻 |
|
推荐专题 |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