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报道,昆明市委书记仇和近日推广“外语新政”,要求昆明市公务员必须学习5门外语,同时掌握计算机和普通话。这3项水平的高低都将作为公务员升迁与考核的凭据。(8月4日《广州日报》)
报道说,昆明市的公务员们每周一、三、五的晚上需要花上两个小时,在课堂上接受专业老师教授外语、普通话和计算机知识,得学习英语、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种语言;按照要求,昆明市50岁以下的在职公职人员,在今年国庆节前,必须掌握5门700句常用外语,包括英语日常用语300句,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四国日常用语各100句,昆明市委、市政府将针对实际学习情况组织测试,并将小语种掌握程度作为干部选拔的一项条件。
仇和硬性强迫昆明公务员学习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四国语言,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做法,不顾每名公务员的实际情况搞“一刀切”就更成问题。照这个逻辑,拉萨市的公务员恐怕得学习藏文、印地文、乌尔都文、不丹文、尼泊尔文,因为这几国是西藏的近邻;北京、上海的公务员也许每人都得去学十来种外语呢,因为这里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游客更多。照此以往,我们的公务员整天都得去学外语了;北京新华门前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恐怕也得改成“为外国人服务”或者“为外语服务”了。
其次,仇和要求公务员学习老挝、缅甸等四国语言,也是很不科学的做法。其实,语言障碍对周边国家商人、游客的影响远没有政府“衙门作风”对他们的影响来得大;更何况昆明完全可以从北京等地招聘到这几种语言的专才担任译员,不需要公务员们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学习那几百句话上。即便这些公务员真的用心学了这几百句话,也难免不因为口音、发音、记忆误差等原因而根本派不上用场,或者成为“洋泾浜”外语而闹出笑话来。
这么说来,仇和的做法更像是一个“面子政绩”:看上去很好看、很耀眼、很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然而,在实际操作上,却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现实意义。仇和的做法,忽略了外语毕竟只是手段、工具,工具再好,也不能替代“操作者”(昆明市公务员)自身的能力、素质。
“面子工程”有两种,一种是对上级的决策,虚与委蛇,走一下形式了事;另一种是大而无当、“驴粪蛋表面光”,表面看上去很好看,但仔细一瞧,一点也不实在,只能吸引公众的眼球和造成某种“轰动效应”。也许仇和要求公务员学五门外语动机很好、出发点是为了提升昆明的“软实力”,但这一做法本质上还是后一种“面子工程”,体现了我们的一些政府官员的思维定式和习惯作风,体现一种务虚、空想与华而不实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