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记者雷敏、王希)中美“轮胎特保案”尚在磋商之中,欧盟14日又正式立案对中国产铝合金轮毂进行反倾销调查。在年初的G20峰会以及之后的多个国际场合,各国领导人均明确表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目前来看,一些国家并未做到言行一致。
越是经济下行的时候,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越容易抬头。由于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国,因此也成了贸易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去年中国是全球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成员国。今年一季度全球新增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调查案同比上升18.8%,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涉及中国产品。
不只是发达国家,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采取种种措施限制进口。除了“两反两保”等传统保护措施,中国如今还面临以技术、气候等为名的隐性贸易壁垒。
一些国家嘴上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行动上却动辄使用贸易救济措施。这些言行不一的行为可能是出于扶持和保护国内产业、稳定就业的考虑,但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分工和转移不论是对出口国家还是对进口国家而言,都是双赢的选择。
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贸易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实施贸易保护或许能在一时保护个别行业或企业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会损害其他行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并且很有可能招致贸易报复,其结果无助于本国经济的复苏,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面对保护主义加剧的态势,中国企业也需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授人以柄,不能为了抢占市场而盲目压价甚至偷工减料,给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提供理由,损害“中国制造”的形象。